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唐蕃古道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
唐蕃古道——“文化运河”,唐蕃古道的另一头,有着关于雪域草原种种史诗般壮美的传说和关于藏区草原新貌难以唱完的长歌。”这条古道因延伸到印度与尼泊尔,也被学者们认为是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是一条不仅驰驿奔昭、和亲纳贡、贸易交流的官驿达道,更是一条承载汉藏交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千百年间,在祖国版图完整、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唐蕃古道文化旅游景区以历史上著名的唐代西南交通古道为核心,主要景点有民族团结广场、达姆寺、多硕卡天葬台、生命感悟天梯、热登寺、祈福广场、藏式民俗风情街等,还有温泉康养中心、藏式民俗风情街、帐篷露营地等设施。
三色湖位于边坝县附近,包括白湖、黄湖和黑湖,三个湖泊因水质和矿物质含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同大自然的调色盘。这里山峰耸立,山势陡峭,河流奔腾不息,清澈见底,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游客可以在此欣赏湖泊美景,拍摄自然风光,同时体验徒步等户外活动。
日月山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景点之一。日月山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具有特殊的地理意义。这里景色优美,是游客们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达姆寺始建于公元641年,由文成公主选址建造,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寺庙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拥有二三百间房屋,至今香火不断。达姆寺的骷髅墙是其最为神秘和引人入胜的景点之一,墙上的骷髅年代从右至左依次递减,最老的骷髅可追溯至贞观15年(641年)。这些头骨是对逝者的纪念和对生命的尊重,也是藏族文化中对生死观念的一种表达。主要建筑:包括经堂、佛塔、僧房和天葬台等。
多硕卡天葬台又称达姆寺天葬台,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骷髅金字塔”。天葬台保留了众多头骨,这些头骨不仅是天葬的见证,也是研究人类丧葬文化的珍贵资料。天葬台对游客开放,但参观时不能拍照录像。
热登寺始建于1240年,由第二世嘎玛巴·嘎玛巴吉主持创建,为噶举派寺庙。寺庙依山而建,三面环山,坐北朝南。热登寺是那曲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之一,占地面积约6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000余平方米。寺庙内设有学经班,致力于藏传佛教优秀文化的传承。
唐蕃古道是横贯我国西部, 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的“黄金路”,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唐蕃古道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通道之一,是藏汉友好的见证,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贸易往来要道,更是一条承载汉藏交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庙,遗留着人们时代创造的灿烂文化。有研究者这样说:“它像一条长虹,将藏汉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是汉藏友好的历史见证,被誉为是民族团结的“千年平安路”。
公元七世纪初,在祖国中原地区,李渊李世民父子创立李唐王朝。几乎与此同时,吐蕃王国在赞普松赞干布的率领下也迅速崛起,统一了西藏地区的许多部落,建立了奴隶主专制政权。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前往唐朝首都长安,拜见唐太宗。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再次派大相(宰相)禄东赞携带黄金及其他珠宝数百件,前往长安求婚,唐太宗将一个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吐蕃与唐朝结为甥舅之邦,揭开了唐蕃历史的新篇章。在此以后的200年中,双方虽然也曾发生过误会、摩擦甚至一时失和的情况,但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却一直是唐蕃双方关系的主流。从吐蕃首次遣使来唐到两个王朝覆灭前夕,有据可查的使者往来就达19多次,可见双方关系的密切和频繁往来的情况。因此可以说这条古道的重大意义绝不仅仅限于道路本身,而在于当时乃至以后的漫长历史岁月里,它起着维系唐蕃甥舅情谊、加深和强化藏汉两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