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龙生于1232年,福建莆田人,与抗元英雄文天祥齐名,曾中状元,官至监察史,后任参知政事。1276年11月,元兵围攻兴化,在陈文龙的激励下,人人英勇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守。陈文龙被俘后绝食而死,年仅46岁。后人敬仰陈文龙的崇高气节,明初在福州阳岐建造一座纪念庙宇,后因出海的商人和渔民纷纷来此朝拜,且都说此神极灵,“海上保护神”的美名遂传开,陈文龙被人们追封为“水部尚书”,后人将其庙宇统称为“尚书庙”,陈文龙也被称作“尚书公”。
陈文龙,南宋参知政事、抗元英雄。原名子龙,宋绍定五年(1232)生于莆田玉湖(今荔城阔口村),宋名相陈俊卿第五代从孙。
他一生为人刚直不阿,忠贞坚毅。在抗元斗争中,他率军民英勇保卫兴化城,因寡不敌众被俘,押离兴化时便一路绝食。至合沙(今福州)时,他寄诗和次子诀别,诗曰:门垒孤危力不支,书生守志誓难移。自径沟渎非吾事,得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臣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北,惟有丹衷天地知。
景炎二年(1277)四月二十四日,文龙抵杭州,囚于供奉岳飞的太学中。当夜,文龙具香拜谒武穆神像,一恸而绝,终年45岁,骸葬于西湖智果寺旁。讣闻于朝,诏赠太师,谥忠肃,赐庙号“昭忠”。
历代史传、诗文、戏曲等都对其备加褒扬,并将陈文龙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忠肃”。民族英雄林则徐对陈文龙十分景仰,并撰联歌颂陈文龙“一代忠贞垂史传”与文天祥“隆名并峙”。陈文龙还被海峡两岸奉祀为海上保护神,影响遍及闽东南、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国家。
陈文龙纪念馆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铺尾社区龙津社,建筑面积1千多平方米,社内有陈文龙手写“龙津”二字的匾额及陈文龙塑像等一批珍贵文物。还开辟了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陈文龙事迹陈列室、图书馆、电教室、健身馆、宣传栏、阅报栏,结合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中心任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文体活动,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区文化品位,形成了和谐、文明的社区风气。该纪念馆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有重要的意义。
陈文龙纪念馆主殿,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其主殿采用原万寿尚书庙的主殿梁架。原庙中的珍贵文物也被移至新殿中,如康熙、嘉庆、道光三代皇帝以及林则徐、沈葆祯等名人祭祀陈文龙题写的匾额与柱联,还有一幅由台湾马祖水部尚书庙社友敬送的“护国佑民”的匾额和来华琉球人与福州人民一道捐款修建陈文龙庙的碑刻等。
陈文龙纪念馆(尚书庙)位于福州市下杭路,占地1000余平方米,是由台江区坞尾街2号原万寿尚书庙移建而成。
福州共有5座陈文龙庙,万寿尚书庙是其中规模大、建筑精美、历史古老的。尚书庙也是明清两朝福州市和闽江口历史的真实见证。原万寿尚书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同时,它承载了大容量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记载了“与文天祥齐名”(林则徐语)的陈文龙抗元的历史事迹,还记载了民间传说陈文龙死后由人变成内河以及成远洋“保护神”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