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
西苑即今天中南海。位于北京市西长安街北侧,北海之南。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统称。明朝以前曾称为太液池、西海子和西苑。中南海始建于辽代,金、元、明、清各代均不断扩建,数百年来一直是皇家园林,建筑绝大部分为清代建构。中南海总面积1,50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700余亩。南海与中海是以蜈蚣桥为界,中海与北海以金鳌玉栋桥为界。
南海主要建筑有宝月楼、瀛台、怀仁堂、海晏堂等。宝月楼现为中南海南门,重楼重檐,面阔七间,为乾隆年间所建,现称新华门。瀛台为半岛,三面临水,居南海之中,其建筑群雕梁画栋,布局紧凑合理,如海上蓬莱,故名为瀛台。这里为帝王处理朝政的场所,也曾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囚禁光绪皇帝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勤政殿,翔鸾阁、涵元殿,蓬莱阁,丰泽园等。
居中海、南海之间陆地建筑,有紫光阁、蕉园、万善殿,水云榭等。紫光阁居中海西北岸,为清王朝追念先杰之地,也是设功臣宴之地。蕉园居中海东北岸,内有万善殿,水云榭等建筑,其中水云榭建于碧水之上,内有乾隆所书“太液秋风”御碑,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北海、中海、南海碧水相连,均为京城中著名的皇家园林,并延续经营多代,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北京西苑
在《北京地名典》,对于西苑是这样说的:
1、明清时称中南海为西苑。 2、康熙时称畅春园为西苑。查慎行曾多次在此供职,有《赴西苑马上》《西苑值庐》《西苑送春》等诗词。 3、畅春园西侧村镇也称为西苑,即我们现在所谓的西苑(东起中直路西至颐和园东门,北始颐和园路北,南至中直机关北墙)。民国八年(1919年)的文件《西苑俘虏收容所收容德奥俘虏情况》中的西苑便是指此地了。 现在北京人已经没人把中南海和西苑联系起来了,毕竟对于苑,大家都有郊区的印象,中南海是至高无上的中心,怎么是苑呢? 后来北京有个很有名的西苑饭店,它在西外大街北京动物园的旁边。明代这里是皇家庄园,清代称万牲园,解放初辟为西郊公园。西苑饭店是1954年建成,所以起名“西苑”也是和情理的。而且现在他后面那条街就叫西苑街。 而我们现在所谓的西苑,泛称海淀圆明园、颐和园、玉泉山等皇家园林一带,如果你坐公交车,西苑站就在在颐和园和圆明园之间那条路上。1993年在北京的总体规划中,10个边缘集团也明确了西苑的范围。
位于海淀区中部。东起中直路,西至颐和园东门,北始颐和园路北,南至中直机关北墙。因此地水草丰美、林木繁茂,适养禽兽,而称“苑”,又因在京城之西而得名。
古代谓之“囿”,汉代叫做“苑”。《汉书》:“苑,谓马牧也。”北京有东苑、南苑、西苑、北苑,合称“四苑”。南苑明清称南海子,北苑在来广营,东苑在东安门内之南。西苑则说法颇多,一、明清朝称中南海为西苑,同字不同地。二、康熙时称畅春园为西苑。查慎行曾多次在此供职,曾有《赴西苑马上》、《西苑值庐》、《西苑送春》等诗词。三、畅春园西侧村镇也称西苑。即此地。民国八年(1919)一份公文标题是《西苑俘虏收容所收容德奥俘虏情况》,“前门车站一车至清华园下,分驾汽车。其后,兵等列队步行到西苑收容所”。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月六日在海淀西苑竖立“西苑驻军公墓碑”,万福麟撰,张伯英正书,李月庭刻。1937年被侵华日军占据,并建兵营。
辖域有一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和平街,宣化街,同庆街。街中铺面、餐馆鳞次栉比。
西苑位于颐和园东侧,广义上说,泛称海淀一带的皇家园林。清代从康熙皇帝修建畅春园开始,就有园居的习惯,以后又在西郊营建了清漪园、圆明园等多处皇家御苑,皆因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而称西苑。狭义上讲,是指颐和园东宫门外的街区及村落,1915年至1928年设有西苑兵营。此后因此地北靠圆明园,西邻颐和园,逐渐形成商业区,泛称西苑。
现今由于濒临圆明园、颐和园和北大、清华等著名学府,又是上地中关村等地中心位置,处于交通枢纽位置,现以建有西苑交通枢纽,北京地铁4号线、多路公交线路经过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