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建筑群于200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东起1号楼东墙南北延长线,西至3号楼西墙南北延长线;南起4号楼南墙东西延长线,北至2号楼北墙东西延长线;西起8号楼西墙南北延长线,东至7号楼东墙南北延长线;南起8号楼南墙东西延长线,北至7号楼北墙东西延长线。Ⅰ类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起分别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扩展25米。
此建筑群属日式别墅式建筑风格,楼基用花岗岩和红色砖砌成,桔黄色的墙体,镶嵌着白色水泥的门窗框,不规则多面坡的楼顶,覆盖着红色片瓦。7座小楼独立坐落在庭院的东南西北,如今只存有5座。六号楼、七号楼已不存在。
一号楼:建筑面积430平方米,旧时为电台官员住舍。截止2013年称广发阁1座;此楼坐落于院的南端,楼门朝北。一层有房屋8间,二层有房屋4间,木质楼梯,室内地面均为实木地板铺装。并设有欧式铸铁壁炉,保存完好。楼的基石为花岗岩,楼体为桔黄色,楼顶为不规则多坡式顶,上面覆盖着红色片瓦。门窗的边框以水泥砌成拱形和方形均为白色。错落有序,方圆结合。楼的建筑形状为丁字形东西走向。始建于1920年。
二号楼:建筑面积230平方米。旧时为住地官兵俱乐部旧址。坐落于庭院的南端。楼门朝北。一层有房屋3间,如今室内已改成为电台展览厅。顺木质楼梯进入二层,有房屋5间。室内地上均为实木地板铺装。楼基为花岗岩石堆砌,有的高达2米。门窗框有圆形、拱形、长方形。
三号楼:建筑面积167平方米,坐落于庭院的西端。楼门朝东。为民国海军通讯基地的官舍旧址。一层有房屋7间,二楼有房屋3间,木质楼梯,室内地面上均铺实木地板。有铸铁壁炉。桔黄色楼体高低结合,南北走向,楼基为花岗岩,楼顶为多面坡,红色片瓦。
四号楼:建筑面积759平方米,旧时为官兵和技术人员的住舍。坐落于庭院的北端。楼体东西走向。一层东面房屋7间,西面房屋7间,中间为楼门洞,坐北朝南。二层东面房屋6间,西面房屋6间,中间房屋3间。室内均为木质楼梯,实木地板,有欧式铸铁壁炉。此楼的基石为红砖砌成。楼顶为两面坡式,上面覆盖着红色片瓦
五号楼:建筑面积409平方米,坐落于庭院的北端,楼基为红砖砌成。旧时为工程技术人员住舍。楼顶为两面坡式,楼门坐北朝南。分隔成三个门洞,东门洞内一层有房屋4间。二层有房屋3间,中门洞内一层有房屋4间,二层有房屋3间。西门洞内一层有房屋4间,二层有房屋3间。均为木质楼梯,室内地面上均铺有实木地板,有铸铁壁炉。为复式结构。六号楼、七号楼已不存在。
机房:建筑面积2767平方米。楼门朝西。楼体南北走向约50米长。仿军舰形状。旧时为民国海军通讯处。楼高6层为塔式,登高望远,俯瞰四周,周围一切尽收眼底。楼内设有一个约900平方米的大厅。如今已成为教学大厅。室内发射设备均为日本制造。楼基为花岗岩石,楼体为钢石结构。楼的整体颜色为桔黄色。门窗为长方形、拱形,以水泥镶砌成白色窗框。楼前有一个大型的日式喷淋圆形凉水池。现此楼为广播系统培训中心。
电台始建于始建于公元1918年2月21日,当时皖、直、奉系三路军阀混战,段祺瑞政权妄图借日本的援助扩充自己,从而达到称霸中国之目的。根据1918年2月21日,民国海军部与日本三井洋行株式会社签订的《无线电台借款契约》,而建设的海军长波通信台,号称中国海军中央无线电台,实际上,是位欧美国家在京官员和商人与本国通讯用的联络台。由于日本不满中方的经营状况,一收不到合约款额为由,强行收管。1920年4月开始动工。建铁塔6座、高200多米,发射机楼一座,及7座宿舍小楼。电台设备均为日本制造。于1923年7月底竣工。1937年有日本政府内阁决定,改为广播发射台,将本土使用的东京电器公司产50KW中波机拆卸后,运送安装。1939年,日本又赶制出100KW机代替50KW机。1937年“七·七事变”后,成为日本侵华的宣传阵地。此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无暇顾及广播事业,直至1948年,双桥中短波发射基地一直处于房屋破败,技术人员逃离,发射设备废弃的状态。
1945年9月国民党政权接管。1948年12月15日深夜,解放军荷枪实弹进驻双桥台,承担起保卫电台的工作,第二天,冀东军区“长城部”也叫“城工部”(实际上就是中共北平市委)接管双桥电台。1949年3月8日,双桥台先后修复了10KW短波发射机、100KW中波机,分别以10260KHZ、680KHZ的频率全方向播出,并更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9月更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0月1日开国大典的情况即从这个电台发送到世界各地的。1949年后,曾来此视察指导工作,并做出指示。国家投资对电台进行多次改扩建。1950年前后称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四九三台”。1955年6月6日改称“中央广播事业局九四二台”。1965年1月1日改称“中央广播事业局四九一台”。1997年被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月27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