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济桥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东北角约一里的惠济河上,是一座九墩联孔的石拱桥。尽管距离举世闻名的平遥古城墙直线距离只有不到三百米,但是她似乎并没有沾到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什么“光”:既没什么保护,也没有什么名声。既没人知道,也没人去看,对于文物来说倒不是什么坏事,关键问题是,惠济桥仍在辛勤地“工作”着。
桥身由石料砌筑,全长80米,呈弧形,桥面7.4米。栏板、望柱上雕刻有细腻的动物花卉图案。桥面由条石铺砌而成的,加工精细,粘合牢固规整,造型古朴大方。惠济桥建造独特,是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造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惠济桥始建于清康熙十(公元1671)年春,历时十年,是当时“官民合作”的一项大型“民生工程”,起初是本地人刘泽民、薛进忠、闫贺泰、刘孚帮、安尔帮、刘泽长等人发起倡议,并集资捐款建造,但是这次只修建了五孔,后来由于河水冲击,桥略有毁损,这个时候平遥的前后两任知县接力与民为善,拔钱拔粮,并发动绅士再捐款,重新修桥,始成今天的惠济桥。桥最后建成后,还用余款在桥东北修建了一座庵堂,并请傅山先生题写了碑碣,国朝初始,庵毁碑失,幸有碑文传世。
惠济桥由本地产的砂石砌造而成,南北向跨越惠济河。现桥全长约80米,桥宽约7米,桥身呈弧形,中间一孔最高,弧矢距河床表面高约6米。桥身两侧各立高约1米的石质望柱40根,望柱间装砌单钩阑石质栏板,都是国朝更换的,这些原装构件大部分已经腐朽不能用,有一截较好的原装勾阑保存在平遥县博物馆(清虚观)中。
惠济桥的九联孔拱券水窗形制基本相同:除桥基外,在河床表面用方形、矩形等条石砌出桥墩十层,高约2米,厚约2米余。桥墩之上是由数量不等(大约30道)的砂石组合横拱砌券而成,拱券外侧装砌弧形石数量不等(约12-15块),弧形石上下两端大部分标识有施工记。在中间五孔的桥拱顶部正中装有石雕跁厦(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首东尾西而形态各异。拱矢上均不缴背,直接安装桥面石板和两侧的螭子石,螭子石稍微突出桥身些许。整个石拱桥上的大小券石均雕琢精细,装砌整齐,外观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