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庙俗称“伊犁庙”,也称“金顶寺”,是河北承德的“外八庙”之一。建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仿新疆伊犁河北岸的固尔扎庙规则修建。
固尔扎庙是厄鲁特蒙古地区规模大的一座寺庙,准噶尔部远近牧民每年夏季到此集会,顶礼膜拜。该庙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民族分裂分子阿睦尔撒纳溃军烧毁。清军平叛後,有功的达什达瓦族全部迁住热河。乾隆考虑到给达什达瓦族提供佛事场所,遂命在武烈河东岸建造此庙。落成後厄鲁特蒙古各部首领每年夏季都到热河聚会。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取得了平定准噶尔的胜利,使北边疆出现了暂时的稳固局面。而阿睦尔撤纳叛乱,和稳局面遭到严重破坏,厄鲁特蒙古各部人民又一次陷入战火之灾。世代居住在伊犁河畔的达什达瓦部人民,对数十年来准噶尔据势力混战给他们造成的死亡和灾难记忆犹新,特别是达什达父子三人残遭杀害的事实,使他们决心逃离叛乱中心投归清政府.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九月,在达什达瓦寡妻的率领下,不顾叛军的阻挠和喇嘛的煽动,毅然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举部东迁。一路上达什达瓦部众用战刀和鲜血冲开封锁和堵截,历尽千辛万苦,于十月到达清朝西北重镇巴里坤。
乾隆闻讯大悦,立即派大臣驰赴巴里坤慰问,送传御旨嘉奖, “达什达瓦之妻,因伊犁困扰,并不听被处众喇嘛之言,带领游牧民众,前来投顺,诚悃可嘉。封授车臣默尔根哈屯名号(蒙古语为聪明智慧的王妃)”,给予了很高的荣誉,充分肯定了这位蒙古族妇女维护祖国统一的英勇气概和爱国行动。可惜的是车臣默尔根哈屯于第二年四月病故,没能看到平叛胜利。为了表彰她的功绩,乾隆特命大臣参加她的葬礼,并将达什达瓦部众迁移至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坤,放牧休养生息。
乾隆二十一年,总管布林请求达什达瓦部内迁热河,乾隆应允。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又一次出兵向阿睦尔撤纳大举进攻,为平叛胜利,达什达瓦部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五月,达什达瓦部先后分两批到达承德。达什达
瓦部从伊犁出发时尚有6000多人,由于长途跋涉和途中与叛军进行激烈的战斗,人员伤亡很大,后迁到承德只剩下2136人。四年中损失达一半,达什达瓦部蒙古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民族牺牲。
乾隆对迁到承德的达什达瓦部众甚为关切,将他们重新编为九个佐领,归入驻防八旗,隶属于上三旗。同时拨给牲畜,划给牧场,发给粮饷,并在普宁寺附近的河谷上营建房舍供他们居住。随同迁居的17名喇嘛也安置在普宁寺内。考虑到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原伊犁固尔扎庙毁于战火。决定在达什达瓦部驻地附近的山岗上“仿伊犁固尔扎庙式”修建了安远庙。
安远庙建成后,举行了盛大的跳步踏等庆祝活动。这座庙不仅成为住在承德地区的达什达瓦部赡礼诵经、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每年夏季各少数民族的王公来承德避暑山庄觐见清朝皇帝时,也在这里集会,特别成为新疆地区各少数民族头人、首领来承时的必留之地.
普宁寺的算盘学殿原设在这里。每逢大的宗教活动,安远庙的喇嘛都到普宁寺诵经,每月初十、二十五日到普乐寺参加宗教活动。
随世道的变迁,安远庙屡遭抢劫和破坏,庙内文物失散,寺内一片残垣断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安远庙多次拨款维修。1982年7月23日安远庙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对外开放。1988年11月13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远庙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位于普宁寺和普乐寺之间,面向西南,中轴线直对避暑山庄,地处阜岗,寺内平坦。南北宽100米,东西长260米,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因主殿普度殿为方形,俗称“方亭子”。
安远庙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前部较开阔,后部布局紧凑。寺内分三进院落。第一进山门内是一片广阔的场地,南北各有五间配殿,正面及两侧原有三座棂星门,现已不存。第二进院落以汉、藏结合的平台门与一进院落分开。第三进院落是由70间廊房组成,正中为主体建筑“普度殿”,平面呈回字形,是蒙古族寺庙中常见的“都纲法式”。
在外八庙中,安远庙的建筑与规模,远比不上其它寺庙高大雄伟,但它打破了汉式寺庙坐北朝南的“伽蓝七堂”的传统建筑布局。在风格上明显保留原固尔扎庙的民族风格,其中巧妙地融进了汉、藏民族的建筑精华,从而使整个庙宇从布局、外观和建筑上,都别具一格,引人瞩目。
安远庙宽146米,长255米,占地2.8公顷。全庙平面为长方形,面南偏西,内外三进墙垣,前部庭院开阔,後部紧凑。外层墙正面及两侧设三座棂星门,二进墙垣正中为山门,面阔三楹,汉式重檐歇山顶。拱门三个,砖混结构。进山门迎面是一座棂星门,砖混结构,红白色相间抹面,墙壁设盲窗,前有幢杆两对。过极星门为二道山门,砌砖石城座,拱门三个,壁设盲窗,上建门殿,歇山顶,门殿两侧设腰墙,中分一、二进院落。一进院落北、东、西三面砌墙,正中设门楼,门道砌丁字拱券,院内正中设一券门,馀二券门突出墙外,作法特殊。二进院落长方形,由64间单层群房(藏区称“嘛呢噶拉廊”)合围组成,内平面呈“回”字形。正面中央有门殿,殿内立御制卧碑一座,镌刻《安远庙瞻礼书事(有序)碑文》,记述建庙经过。碑的正面为满、汉文字,背面为蒙、藏文字,两侧各镌乾隆诗作一首。
群房正中偏後是主殿普渡殿,外观四层,实际三层,一、二层平面方七间,檐柱、老檐柱,金柱计32根环绕。三层正、侧面仍七开间,殿内四周设走马廊两层,围以栏杆,将大殿内里隔成三层。外观第四层(实际为屋顶的重檐结构)收成五间。顶部为八角形藻井,中塑盘龙衔珠图案。殿内四壁一、二、三层分别以白、绿、红色为主调画满了以《佛国源流》和神佛战胜“八可畏”为主要内容的壁画。一层画幅高三米,二层画幅高1.5米。画面有佛国净士的琼楼玉宇,有清代城市、村落风貌、寺塔、山水、人物、花鸟。
人物画中有庄严具足的佛、清秀柔丽的菩萨、阴犷凶猛的天王.....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严重破损。一楼供奉主尊绿度母,木雕,头戴宝冠,凝神垂目,神态安详。像前金柱面北挂条幅“竺乾云护三摩峙,朔漠风同万里绥”,金柱内侧分置熊、虎木雕,昭示皇帝雄威及骑射技艺。二楼供三世佛和六大菩萨。三楼供大威德金刚,存乾隆木兰圉猎铠甲(今下落不明)。普渡殿外观三重屋檐,通高27米。黑琉璃瓦覆顶。黑瓦覆顶在寺庙建筑和建筑群中极为罕见。中国古代思想家有阴阳五行、五方、五色说。他们把物质归类为金、木、水、火、土,此谓五行;把大地割分为东、西、南、北、中,此谓五方;把宇宙附以青、赤、黄、白、黑此谓五色。五行中的“水”位北,黑色。新疆固尔扎庙毁於火,安达庙黑瓦着顶,意在以水克火。大屋顶高达8.8米,稍大於整个建筑立面的三分之一,是中国古代建筑仅有的形式。正脊中部饰三个铃塔,正中大,两边小,间以八宝法器饰纹。
1949年前後安达庙仅存普渡殿、山门及附属建筑小殿,馀皆坍毁。80年代,国家拨款对寺庙进行修整,独特的建筑普渡殿以及山门、二道山门、配殿、门殿均已恢复清代原貌。寺内木雕绿度母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亦为镇寺之宝。
安远庙的山门是一座面阔三间,汉式重檐歇山顶砖石砌筑的门殿,下面辟有三个圆拱洞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正中拱门上额嵌有乾隆皇帝御书汉、满、蒙古、藏四种文字的“安远庙”匾额,寺名寓意是:安定远方,团结边疆各民族,巩固北部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山门以里到第二进院落的平台城门之间是一片开阔地,正前方两侧有两对安放嘛呢杆的石幢。清代,这里是举行跳步踏等宗教活动的场所,乾隆皇帝多次在这“集梵僧演步踏,以庆藏事”,场面相当热闹.
在山门至平台城门之间的南北两侧各有五间配殿。侧配殿原为存放仪仗、经卷之所,现辟为展室。1985年5月,在配殿举办了安远庙历史展览,分为“厄鲁特蒙古达什达瓦部故乡”,“达什达瓦部迁居热河”、“厄鲁特蒙古宗教信仰”、“安庙的建立”、“厄鲁特蒙古服装”、“乾隆皇帝木兰秋称御用甲胄、 兵器”、“木兰秋祢兵器”等几个专题陈列,共展出文物42件及有安远庙历史的文物照片、拓片等。在东墙壁上有一幅《达什达归来》的国画,再现了达什达瓦人民浴血奋战、英勇东迁的豪场面。展室中详细列出了达什达瓦部的族属世系图和从伊犁迁承德的路线示意图。还陈列有乾隆皇帝嘉奖、安置达什达瓦部上渝书照以及宗教佛像、供器、法器等实物。
北侧配殿1987年5月举办了《热河文庙青铜器展览》,展室中陈列有原热河文庙的照片及图书典籍,还有修建文庙时,乾隆皇帝特从内府颁发40件青铜礼器 、祭器:笾、豆、钟等器物的照片或原物,还有乾隆年间制造的铜香炉、花瓶等供器和石鼓文拓片,还有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的画像等文物,并展出两本《古今图书集成》.
热河文庙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是中国规模较大的文庙之一。而且是当时承德的高学府。可惜的是这座规模宏大的文庙,在十年动乱中被拆毁,文庙中的部分青铜器被转移到安远庙收藏。1991年11月,在安远庙北配殿举办了《藏传佛教跳步踏展》, 展出文物9件,复制文物与跳步踏有关的神鬼面目、服饰、法器等十余件。
进入二道山门,东南北三面墙垣正中,都各有一座平台城门,城台涂红色,壁窗上饰以藏式盲窗。台上建有汉式歇山顶门楼,墙涂白色,上下层色彩分明,建筑式样与正面的二道山门相同,从而组成一个严整的院落。
二道山门向里,院落正中由70间单层群房围成近正方形院落,正面中三间为门殿,东西两侧各为17间,南北两侧各为18间。这种以围房组成院落的形式,是藏传佛教寺庙中常见的建筑布局,称为“嘛呢噶拉廊”。嘛呢噶拉廓原意是指存放经卷的经文桶。存放经卷的木桶大多放在殿宇的四周,后来把它做为寺庙的围墙。可惜的是嘛呢噶拉廊早已破坏,但从遗址上可看出当年的规模和布局。
正面三间门殿已修复一新,殿内的青白石卧碑保存完好,石碑通高约1.6米。下座长2.8米,高0.9米;碑身长约 1.6米,高1米余。碑身正面、背面镌刻《安远庙瞻礼书事(有序)》碑文,正面为满、汉文字,背面为蒙、藏文字。记述了安远庙落成经过及蒙古王公来庙朝贺的喜庆气氛。碑两侧镌有乾隆题写的五言律诗,诗文体现了乾隆建安远庙是“缘系众藩情”,为了 “安远永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