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果”是藏语译音,意为“绕地头转圈”。藏语“望”指农日,“果”即转圈的意思、“望果”节可译为“在田地边上转圈的日子”。
望果节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历时一至三天。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据说,"望果节"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据西藏有关文献资料记载:早在公元 5世纪末,雅砻地区已经兴修水渠,开始使用木犁耕地,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这时,为了粮食丰收,藏王布德贡杰便向笨都都主
请求赐以教旨,教主根据雍仲本教义,教农人绕田地转圈,求"天"保丰收,这就是"望果"。但这个时期,"望果"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而是开镰收割前的一种活动。
公元8世纪后期,西藏进入以宁玛派为代表的印度佛教兴盛时期,"望果"活动也带上了宁玛教派的色彩。公元14世纪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来到西藏,通过整顿西藏各教派,格鲁教成了西藏的主要教派,居统治地位。这时"望果"活动便渗进更多的格鲁派的色彩。 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该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相传早在公元5世纪末,藏王布德贡坚为粮食丰收向雍仲本教佛祖请教。佛祖施旨,让农民绕田转圈,由手捧香炉、高举幡杆的人作前导,由高举缠绕哈达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领路,领着持青稞穗或麦穗的本村乡民绕地头数圈后,把各种谷穗插在粮仓和神龛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届时,身穿各色藏袍、腰系彩绸带的藏胞打着彩旗,毕恭毕敬地抬着青稞穗、麦穗扎成的丰收塔,塔上系着洁白的哈达,敲锣打鼓,带着美好的祝愿,唱着颂歌,绕地头转圈,祈求丰收。然后吃丰盛的野餐。节日一过,紧张的秋收劳作也就正式开始了。欢度祈盼丰收的“望果节”,是辛劳了大半年后藏区农耕者们的大喜悦。藏语“望果节”中的“望”,意为“田地”,“果”为“转圆圈”,“望果节”即:围绕丰收田野的歌舞。
能有机会身临其境地目睹藏族“望果节”中的“娱神”舞蹈,是孜孜不倦的愿望之一。虽对“望果节”早从资料上了解一二,但我想了解传统“望果节”及其起因、演变,和仪式上人们如何以舞酬神等等,还是要在资料基础上亲临现场,参与到节日活动中去。为此,节日之前,我们便尽可能地进行资料查询和采访。庆幸的是,居然在《本教历算法》中找到了“望果节”的来历:传说公元5世纪末,藏王布德贡坚向本教佛祖寻求保佑作物丰收的办法,教主指出:让农民们在即将收获的田地周围绕行并以舞蹈娱神,上天即会赐予丰收。从此,每年收获之前,本教僧侣便作为祭祀队伍的先导,高举幡旗,手拿缠绕哈达的神杖“达达”与羊右腿,率领各个村落手持青稞麦穗的农民和肩背插有各色小旗、盛满青稞麦粒小木盆的盛装妇女,排成长队,围绕农田进行“收敛地气、祈求丰收”的法事游行活动。在这倾村而出的浩浩荡荡游行过程中,人们以不停的口号与咏唱,赞美神灵、祈求丰收,直到“绕田游行”队伍回到村中,人们把手中附有神灵意志的麦穗和小旗插于谷仓或神龛,才结束了“望果节”活动的部分。西藏农区“望果”活动的祭祀仪式,在8世纪中叶前十分简单,至8世纪下半叶黄教创立后,“望果”活动被加入了宗教色彩,形成具有一整套宗教祭祀仪式的欢乐活动。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为预祝丰收,包括“绕田游行”和“庆典”两部分内容的“望果节”,才被列入藏族农区的正式节日。
后藏农区“望果节”的活动日期,随青稞麦成熟而定,节日3至5天不等,规模大小和时间长短,依各乡经济实力而定。活动的举办可由几个乡联合,也可各乡单独进行。经联系,将被邀请参加离日喀则市不远,由司马、望堆两乡联合举办的“望果节”活动。
节日早晨,当阳光撒满金黄麦田的时候,农民们手持麦穗围着农田转圈游行,前边是由喇嘛和老农组成的仪仗队,高举佛像,背着经书,吹着佛号,感谢上天给人们带来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成。对辛勤耕耘的农民来说,眼看着即将收割的庄稼,呼吸着麦田飘来的清香,都为此感到欣喜陶醉,悠悠唱起古老的丰收歌谣。
转完麦田以后,照例要在广场上举行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其中有藏戏、歌舞、跑马、射箭、拔河等,相互竞争技艺,情绪十分热烈。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充足的酒食,穿上衣服,或者在广场四周的草场上野餐,或者在村子里邀集亲朋好友宴饮。青年男女喜欢在晚上围着篝火跳舞,对歌调情,直到深夜。有的地方,望果节要持续三、四天,安排的文体活动根据节期的长短或繁或简,较远的农民夜里就住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吃喝玩乐,尽兴方归。
在西藏,参加过不少地方的望果节,觉得它们的内容大同小异,但其中有意思的还属山南贡嘎县岗堆镇的望果节。按当地的习俗,望果节转田祭神的时候,每家出一人。村民们会从四面八方陆续来到村头寺庙旁的空地上。老年人在此时显得比年轻人还要风光一些,因为她们大多是能歌善舞的高手,一般是节日的庆典还没开始,她们就舞上了。
转田的群众集中在寺庙前的香炉旁,这时“拉啦”(民间咒师)一般就已经开始在进行活动前的宗教仪式了。就要出发时,村民们按各村的排序开始转寺庙、煨桑(烧香)等,举行一系列的宗教仪式,寺庙前的
广场上显得既庄重又热闹。这时会有村民提着青稞酒向转田的人们一一敬酒,以示美好的祝愿,让气氛变得好似出征前为将士们壮行一般。喜好喝酒的人这时会从自己的衣襟里面掏出酒碗,三口一杯之后,方才被允许通过。转田的队伍前打头的一般是两个村姑打扮的“拉姆”(即仙女),以示天仙下凡同庆丰收。妇女们没有带酒碗的习惯,这时她们只好以手当碗捧酒喝,这也是西藏酒文化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望果节转田祭神的队伍终于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人们摇动着手中的彩箭(用于招来吉祥,祈望福运降临),像一条游动的长龙向村外走去。这个村子共有280多户人家,每家虽然只抽出一人参加转田,但队伍看去就已经非常壮观了。人们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停下来高呼:“恰古修……央古修……”(即招财引福的意思)。转田是围绕全村田园转上一圈,转到每一块农田前都要煨桑烧香,举行祭祀活动。祭完神后,能歌善舞的妇女们总是要高歌起舞,以此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这也是祭神活动的内容之一,表达与神同乐的感情。
凡是转田队伍经过的地方,就必定是一片桑烟缭绕的景象,此时,不管是在田间劳动的还是正在做着其它事情的人,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计,面对转田的队伍高喊:“恰古修……央古修……”似乎此时此刻,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招财引福的喜庆气氛中。爱美的妇女们不时地还要在路边采些油菜花、青稞穗、荞麦花等,与吉祥彩箭一起握在手中,以此表达丰收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按传统习俗,转田队伍每到一个乡神殿或山神殿前都要举行祭祀仪式。一路祝福,一路欢歌,此刻乡村的田园处处洋溢着欢快和祥和的氛围。时近黄昏,转田的队伍回到了村边,但这还没结束,他们还要绕村子转一圈。这时候,我们看到,远处一户人家的屋顶上,一位老阿妈此时正一手端着糌粑,一手拿着“达达”(吉祥彩箭),朝着转田队伍的方向不停地摇动着,表示招财引福。按习俗,这时凡是转田队伍经过的人家,都要有一人在屋顶上迎接,其意也是迎接福气。
队伍回到了出发地,村头寺庙旁,举行宗教仪式。彼时鼓乐齐鸣,糌粑飞扬,在无比欢快的气氛中,为期一天的望果节才圆满地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