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行政楼(俗称川大“红楼”)具有中国特色的仿古式建筑,飞檐雕花而高雅气派,红柱和青砖交相辉映,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汇融合。大楼采用了纵横三段西方古典主义构图模式构建建筑中部,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重檐歇山式屋顶、中国古代吉祥图案以及中国传统的红色梁柱等中国古典元素。整体建筑造型浑厚凝重,构图错落有致,台基式的坚实外观形成了庄重大方的格调。从外观来看,与当时颇为流行的苏联式建筑,例如差不多同时修建的四川大学理科楼,可以说是风格迥异。除了从正面看去如同宫阙外,倒是与华西大学的中国式新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从高处俯瞰,整个大楼宛若一架大型飞机,于是,有人称之为“飞机楼”。
1953年,成都工学院成立后,基本建设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除了四川大学速成中学迁到桂溪乡后空出的房屋外,学校的大部分建筑需要开工新建。成都工学院一直到成立后的第二年,仍然没有专门的学生运动场地。成都市城市建设委员会计划从四川大学现有体育场中划拨一部分篮、排球场交给工学院暂用,足球场和田径场则是与四川大学共用。成都工学院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可以说是从第一教学楼开始的。工学院是在1953年计划独立建校的。在此之前的1951年,第一教学楼就开始修建了,终于赶在1954年成都工学院成立典礼前基本落成,共有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造价为160万元。原来城市建设委员会批准的大楼不是东西走向的,由于西南和四川省文教机关以及学校的反对才改建在后来的位置上。这栋建筑最后成为成都工学院的标志性建筑,长期作为教学楼使用,所以通常被称为一大楼。最初准备建成一栋9层的高大建筑,由于抗美援朝的开展,加之国家经济较为困难,最后只修成了今天的中部5层、左右4层的建筑。因此,许多专家都认为:一大楼的基础部分是非常坚实的。
成都工学院一大楼由成都市地方国营建筑公司承担了建设任务。很多人都曾经传说,它的设计师是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但是,这一说法只见于时任成都市地方国营建筑公司总经理,后来担任成都钢铁公司党委书记、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金星(王锐)同志的回忆文字,并无官方的确切文字记载。从轩昂恢弘的整体建筑气派和彰显外露的中国传统元素来看,确有些梁式建筑的味道。
根据成都市有关方面的调查和曾经担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的四川大学校友马识途同志的回忆,一大楼的设计师是著名建筑设计师古平南(1914-1997)。古平南先生是四川长宁人,重庆大学毕业。在他担任四川省建设厅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时,负责了一大楼的设计,以及四川大学华西校区钟楼的改建工作。由于他采用了梁氏建筑的大屋顶格局,在后来批判梁思成时也一度受到了牵连,1958年还被错误地划为“右派”,直到1978年才得以纠正。古平南先生曾经师从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杨廷宝院士(1901-1982)。杨廷宝先生当年作为基泰工程司的专家,是国立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的“御用设计师”,是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规划设计和望江三馆(图书馆、化学馆和数理馆)建筑设计的负责人。
1998年,四川大学行政楼从望江校区东区滨江楼和新滨江楼迁到这里。从此,它成为学校的行政管理中心,更是四川大学文、理、工、医渗透结合的标志。当年的荣杜易在规划华西协合大学的校园建设时,曾经参考四川大学的皇城建筑。1937年,任鸿隽校长将四川大学校址迁到望江楼侧,也请建筑师考察了华西坝建筑群,建成了图书馆、化学馆和数理馆。1951年四川大学以及后来的成都工学院兴建一大楼,同样借鉴了华西坝建筑群的古朴精巧和望江楼三馆的大气实用。校舍建设上的彼此参照和融合,在某种意义上堪称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合校的前奏。
2012年,四川大学对校园建筑重新命名时,也曾经有人建议将当年的一大楼、今天的行政楼命名为“思成楼”,以纪念所谓的设计者梁思成先生。实际上,这可能以讹传讹。本文确认古平南先生为一大楼的设计者,只不过是为了还历史一个真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