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出名诗人艾青的故居。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傅村镇畈田蒋村。建筑坐北朝南。五开两厢楼屋,有天井明间面宽3.40米,次间面宽3.30米,稍间面宽2.20米。进深4.90米,天井宽7.10米,深5.60米。
故居坐北朝南,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形式,主体建筑为一进堂楼,左右两侧为厢房,厢房后侧山墙之间做回廊围合,形成封闭式院落,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故居对研究艾青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平民成为诗坛泰斗的历程具有重要价值。60年代初故居中间部分由当时的艾青伯母陈氏卖给同村的蒋光斗,1980年初东厢小房也卖给了蒋光斗,现故居由蒋光斗家看管。
艾青逝世后,故居陈列艾青照片与简介,已对游人开放。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涵,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我国现代出名诗人。1933年首次用“艾青”笔名创作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并收录在高中课本中,在文坛显露头角。此后创作的诗歌大多讴歌劳动人民的生活,在艺术上形成独特风格,名扬海内外。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并与聂鲁达、希梅达一起被列为世界三位较伟大的人民诗人。
艾青的贡献和地位在于完成了新诗不同倾向(忠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与现代派诗艺的探索)的综合,亦即他既坚持并发展了中国诗歌会诗人“忠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又克服并扬弃了其“幼稚的叫喊”的弱点,批判地吸收了现代派诗人在新诗艺术探讨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艾青诗歌的成功表现在既能走向大众,又能走向世界。
2004年3月25日至28日,首届中国艾青诗歌节在茶花盛开的金华举行,贺敬之、玛拉沁夫等80多位当代诗坛的拔尖人物齐聚金华,这是中国诗歌界难得的一次盛会。这些天来,作为艾青故乡的金华市民,享受到了一场久违了的诗歌盛宴。
在千古名楼——八咏楼、在施光南音乐广场、在艾青文化公园、在中国茶花文化园、在浙师大的校园里,诗人们兴致勃发、放歌高吟,吟唱出了篇篇优美的华章,使茶花飘香的金华显得格外富有诗意。
诗歌节中一项项异彩纷呈的活动、一场场别具一格的联谊会,将当今诗坛的佼佼者与诗歌爱好者们连在了一起。3月26日晚,浙师大600个座位的音乐大厅挤进了1100多人,就连走廊、过道上也挤满了慕名而来的诗歌爱好者。哦,这个诗情澎湃的夜晚,燃烧的诗情点亮了诗迷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