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419论坛

伤寒杆菌

#病毒# 0 0
伤寒杆菌是肠道沙门氏菌的一个血清型,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亦是伤寒(非“伤寒病”)的病因。这种细菌可以经由粪口途径传播,即由人类排泄的粪便,再经由污染的水源或人不卫生的人与人接触来传播。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常称“伤寒热”其症状包括高烧,可达39°至40°C;其他症状有腹痛、严重腹泻、头痛、身体出现玫瑰色斑等。伤寒杆菌在历史上曾作为重要的生物武器,如日本侵华时实施规模最大的细菌战。
详细介绍 PROFILE +

伤寒杆菌是肠道沙门氏菌的一个血清型,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亦是伤寒(非“伤寒病”)的病因。这种细菌可以经由粪口途径传播,即由人类排泄的粪便,再经由污染的水源或人不卫生的人与人接触来传播。

医学病理

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造成之伤寒病,常称“伤寒热”其症状包括高烧,可达39°至40°C(103°至104°F);其他症状有腹痛、严重腹泻、头痛、身体出现玫瑰色斑(rose spot)等。肠道出血或穿孔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传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染力很高。

在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因伤寒而死亡的士兵是因战伤而死亡的10倍。伤寒可引起高热和肠道出血,具有很高的传染性。

到了1898年,尽管这种疾病在当时仍然无法治愈,赖特却研制出了伤寒疫苗。在次年爆发的布尔战争期间,士兵死于伤寒者仍然要5倍于因战伤而死亡者。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种疫苗得到了采用。数百万的士兵因战壕内恶劣的条件而死亡,但死于伤寒的只有100人。

1907年,厨师玛莉·马龙造成伤寒玛莉事件,可说是医学史上有名的案例。一个赖特未能预料到的问题是“伤寒玛莉”。玛莉这位妇女是位厨师,她所到之处都引发了伤寒的蔓延,尽管她本人并未患病,但却把所携带的病菌传染给了吃她食物的人。当最终被证实为传播病菌的人后,她被扣留并终生隔离。

伤寒常见的传染源为遭病菌污染的水源,或者是被伤寒病人或带菌者接触过的食物。如今,伤寒可用抗生素治愈。

病理病因

伤寒杆菌属沙门氏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呈短粗杆状,体周满布鞭毛,运动活泼,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因胆汁中的类脂及色氨酸可作为伤寒杆菌的营养成分。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能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由于O及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故可用于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以测定血清中的O及H抗体的效价来辅助临床诊断。菌体裂解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是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利用沙门菌的invA基因和鞭毛素基因用PCR方法扩增进行分子杂交,可以检出3~300活菌细胞,达到敏感和特异的效果。

传染源

伤寒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随粪便和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饮水和食物,经口感染。苍蝇在本病的传播上起媒介作用。

病理病变

伤寒是主要累及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感染性疾病,病变突出表现在肠道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和骨髓等处。此外,由于败血症的存在,在病菌及其释放的内毒素作用下,全身许多器官也可受累。

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属急性增生性炎症,主要是巨噬细胞的增生。其吞噬能力十分活跃,胞浆中常吞噬有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及坏死细胞碎屑,在病理诊断上具有一定的意义,故常称这种细胞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革兰染色可见伤寒细胞胞浆内含有被吞噬的伤寒杆菌。伤寒杆菌引起的炎性反应的特点是病灶内无中性粒细胞渗出。

肠道病变

以回肠下段的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的病变最为常见和明显。按病变自然发展过程可以下四期,每期约1周。

(1)髓样肿胀期:在起病的第一周,回肠下段淋巴组织明显肿胀,凸出于粘膜表面,色灰红,质软。其中以集合淋巴小结肿胀最为突出,表面形似脑回样隆起。肠粘膜有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等变化。

(2)坏死期:从发病的第二周开始进入坏死期,肿胀的淋巴组织在中心部发生多数灶性坏死,并逐步融合扩大,累及粘膜表层。坏死组织失去正常光泽,色灰白或被胆汁染成黄绿色。

(3)溃疡期:一般发生于发病后第三周。由于坏死组织逐渐崩解脱落、形成溃疡。溃疡边缘稍隆起,底部高低不平。溃疡一般深及粘膜下层,坏死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甚至穿孔,如侵及小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

(4)愈合期:相当于发病后的第四周。溃疡面坏死组织已完全脱落干净,并长出肉芽组织将溃疡填平,然后由溃疡边缘的上皮再生覆盖而告愈合。

由于上述肠道病变,临床上每有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腹胀、便秘或腹泻及右下腹轻压痛。粪便细菌培养在病程第二周起阳性率逐渐增高,在第3~5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5%。

由于临床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如氯霉素,以上四期的病变极不典型。

其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病变

(1)肠系膜淋巴结:回肠下段附近的肠系膜淋巴结常显著肿大,充满大量吞噬活跃的巨噬细胞,也可有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形成。

(2)脾:中度肿大,约为正常的2~3倍,包膜紧张。切面呈混浊的暗红色,质甚软,有时如果酱样,并可用刀背刮下,脾小体不清楚。镜下见巨噬细胞弥漫性增生,并可有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形成。临床上在发病后第六天左右可触及肿大的脾,质软并具压痛。

(3)肝:肝肿大,质软。肝细胞呈高度浊肿,并有散在、边界较清的伤寒肉芽肿形成,肝窦扩张充血,汇管区可见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也可因细菌毒素的直接作用或伤寒小结压迫引起的缺血而发生灶性坏死。

(4)骨髓:也有巨噬细胞增生、伤寒肉芽肿和灶状坏死形成。由于骨髓中的巨噬细胞摄取病菌较多,存在时间较长,故骨髓培养阳性率可高达90%,较血培养为高。

其他脏器的病变

(1)胆囊:虽然伤寒杆菌易在胆汁中大量繁殖,但数患者胆囊无明显病变或仅有轻度炎症。值得注意的是,病人临床痊愈后,细菌仍可在胆汁中生存,并通过胆汁由肠道排出,在一定时期内仍是带菌者,有的患者甚至可成为慢性带菌者或终身带菌者。

(2)心肌:心肌纤维有较重的混浊肿胀。重症患者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毒素对心肌的影响或毒素导致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或许是临床上出现特征性重脉或相对缓脉的原因。

(3)肾:肾曲管上皮可发生混浊肿胀,以往认为临床上出现的蛋白尿与此有关。但通过肾活检免疫荧光检查,发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可有免疫球蛋白(IgG,IgM)及补体(C3)沉着,并查见Vi抗原,因此考虑为免疫复合物性肾炎,但这种肾的病变可迅速消退。尿培养早期多为阴性,病程第3~4周的阳性率约为25%。

(4)皮肤:部分患者在病程第7~13天,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称玫瑰疹,以胸、腹及背部为多,一般在2~4天内消失。在皮疹中可查见伤寒杆菌。

(5)肌肉:膈肌、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常发生凝固性坏死(亦称蜡样变性)。临床出现肌痛和皮肤知觉过敏。

并发症况

1.肠出血和肠穿孔均多发生于溃疡期。肠出血严重者可引起出血性休克。肠穿孔是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穿孔多为一个,有时也可多个,且发生在肠胀气和腹泻的情况下,穿孔后常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1%~5%。

2.支气管肺炎以小儿患者并发为多,常因抵抗力下降,继发肺炎球菌或其他呼吸道细菌感染所致,极少数病例也可由伤寒杆菌直接引起。

3.其他伤寒杆菌可借血道感染其他器官,如骨髓、脑膜、肾(肾实质及肾盂),关节,但皆少见。胆囊的感染常见且重要,因胆囊炎若成慢性,将长期排出伤寒菌作为本病的传染源。

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一般经过4~5周就可痊愈,病后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力。败血症、肠出血和肠穿孔是本病重要的死亡原因。自从使用抗生素治疗伤寒以来,病程显著缩短,临床症状也大为减轻,典型的伤寒肠道各期的病变及全身病变已属少见,但复发率却有一定的增加。

预防及治疗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特别是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洪水、战争、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使本病大流行。

此病的传染源为伤寒病人及带菌者,他们的大便、尿、呕吐物等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传播,水源污染可能会造成爆发流行,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只有2%左右可再次发病。

本病的典型表现为持续高热、腹痛、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部分病人出现皮疹及脉搏相对缓慢,少数病人发生肠出血、肠穿孔或伤寒性肝炎等并发症。

A、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病人入院后,即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检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发热期病人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热后2周可轻度活动。

B、应给予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以补充发热期的消耗,促进恢复,发热期间宜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少量多餐。退热后,食欲增加后,可逐渐进稀饭、软饭,忌吃坚硬多渣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一般退热后2周才恢复正常饮食。

C、应鼓励病人多进水分,每日约2000~3000ml(包括饮食在内),以利毒素排泄。如因病重不能进食者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D、有严重毒血症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药治疗配合下使用激素。常用氢化可的松25~50mg或地塞米松1~2mg,每日1次静脉缓慢滴注;或口服强的松5mg,每日3~4次,疗程不超过3天。

E、若伤寒合并血吸虫病,尤其是急性血吸虫病时,一般宜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伤寒的病原治疗,待体温被控制,全身情况明显改善后,才给予口服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

对兼有毒血症和显著鼓肠或腹泻的患者,激素的使用宜慎重,以免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

相关知识

副伤寒简介

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是由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副伤寒丙尚可表现为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

病原学

副伤寒的病原体有3种,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及副伤寒丙杆菌。各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H”抗原,在自然条件下,副伤寒杆菌一般只能感染人类,仅偶尔感染动物。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传播方式与伤寒大致相同,但以食物传播较为常见,因副伤寒杆菌可在食物中较长时间存在。

我国副伤寒的发病率较伤寒为低。成年人中以副伤寒甲为多,儿童易患副伤寒乙,但可因地区、年代等而不同。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副伤寒甲、乙的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大致与伤寒相同,副伤寒丙的肠道病变较轻,肠壁可无溃疡形成,但体内其它脏器常有局限性化脓病变,可见于关节、软骨、胸膜、心包等处。

临床表现

副伤寒的潜伏期较伤寒短,一般为8~10天,有时可短至3~6天。副伤寒甲、乙的症状与伤寒类似,但副伤寒丙的症状较特殊。

(一)副伤寒甲、乙起病徐缓,但骤起者不少见,尤以副伤寒乙为多。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样症状出现。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极少稽留。热程较伤寒短,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皮疹出现较早,且数量多,直径大。复发与再燃多见,而肠出血、肠穿孔少见。

(二)副伤寒丙临床症状复杂,常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伤寒型症状与副伤寒甲、乙大致相似,但较易出现肝功异常。

2.胃肠炎型以胃肠炎症状为主,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病程短。

3.脓毒血症型常见于体弱儿童和慢性消耗疾病患者。发病急、寒战、高热、热型不规型,热程1~3周不等。常有皮疹、肝脾肿大、并可出现黄疸。半数以上病人可出现胸膜炎、脓胸、关节及骨的局限性脓肿、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肾盂炎等迁徙性化脓性并发症,此类并发症极顽固,治疗期长且困难。

副伤寒甲、乙、丙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与伤寒大致相同。对并发化脓性病灶者,一旦脓肿形成,可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

存活

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力强,耐低温,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可维持1~2个月,冰冻环境可维持数月,但对热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弱,60℃15分钟或煮沸后即可杀灭,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消毒饮水余氯0.2~0.4mg/L时迅速死亡。

抗原

伤寒杆菌有三种抗原,称为O抗原、Vi抗原及H抗原。

O抗原:体抗原D群;

Vi抗原:荚膜抗原

H抗原:鞭毛抗原。

引发疾病

简介

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造成之伤寒病,常称“伤寒热”(typhoid fever),其症状包括高烧,可达39°至40°C(103°至104°F);其他症状有腹痛、严重腹泻、头痛、身体出现玫瑰色斑(rosespot)等。菌体裂解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是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

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随污染的饮水或食物进入消化道后,穿过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侵入肠壁的淋巴组织,特别是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小结和孤立淋巴小结,并沿淋巴管至肠系膜淋巴结。在些淋巴组织内,伤寒杆菌一方面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另一方面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血液中的病菌很快被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如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并进一步在其中大量繁殖。在这一段时间内,虽然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反应,但临床上无明显症状,称为潜伏期,一般10天左右。

此后,在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的病菌及其释放的内毒素再次大量进入血液,并随之散布至全身各脏器和皮肤等处,引起败血症和毒血症,呈现全身中毒性症状和病理改变。病变主要发生于回肠末段,其肠壁的淋巴组织出现明显的增生肿胀,此时相当于疾病的第一周,血培养常为阳性。随着病程的发展,在发病后的第2~3周,伤寒杆菌在胆囊内繁殖到一定数量,大量病菌随胆汁再度进入小肠,又可穿过肠粘膜再次侵入肠道淋巴组织,使原已致敏的肠壁淋巴组织发生强烈的过敏反应,导致坏死、脱落和溃疡形成。伤寒杆菌随同脱落的坏死组织和粪便排出体外,故此段时间粪便培养易获阳性结果。与此同时,人体的免疫力逐渐增加,血中的抗体不断上升,肥达反应在病程第二周以后多数出现阳性。但有研究证明血中抗体滴度的高低与患者对伤寨杆菌的抵抗力无关,而系细胞免疫在对抗病菌上起主要作用。即在致敏T细胞所产生的某些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灭菌功能。在病程的第四周,随着免疫力的增强,血液和器官内的细菌逐渐消失,中毒症状减轻、消失,病变随之愈合而告痊愈。

预防

1.患病时首先要隔离,注意休息,严格卧床,排泄物应彻底消毒。

2.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情况及大便性状的变化。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和皮肤卫生。

3.高热时可用冰敷、酒精等物理降温方式,不应用大量退热药,以免虚脱。

4.患者在体温正常的15天后,或5天做粪便培养一次,连续两次阴性,可以解除隔离。

5.患者的大小便、便器、食具、衣物、生活用品都需要消毒处理。带菌者应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6.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饮用生水、生奶的习惯。

用药

病原治疗:选用适当抗菌素。

(1)对非耐药菌株感染、血象、肝、肾功能正常者,可选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也称“氨苄西林”)、氟啶酸和其他辅助药物。

(2)对耐药菌株感染、血象、肝、肾功能正常者,可选用: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啶酸或氟秦酸、头孢三秦、头孢他定和其他辅助药物。

(3)对妊娠合并伤寒,小儿伤寒,血象低,肝、肾功能不良者,可选用:氨辩青霉素、头孢三秦、头孢他定和其他辅助药物。

(4)对伤寒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者,应联用抗生素,加强对症支援等综合治疗。

(5)对慢性带菌者:应选用有效抗菌药联用,药量足、疗程长,有并存症者应用特需药物进行治疗。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158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知识文章
世界十大电脑病毒 最厉害的网络病毒排名 世界著名计算机病毒盘点
电脑病毒有着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等显著特点,能对个人或集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诞生的电脑病毒数不胜数,那么你知道最著名、最危险的电脑病毒是哪几种吗?本文中maiGOO小编就带大家看一份电脑病毒排名榜单,一起来了解下熊猫烧香、冲击波病毒、红色代码、CIH病毒等著名计算机病毒。
中国历史十大瘟疫排名 中国最严重的瘟疫事件 中国史上大瘟疫盘点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断发生瘟疫,有的小规模爆发,有的则影响数万人的生命健康。那么,你知道中国最严重的瘟疫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吗?本文中,买购小编带来了一份中国历史十大瘟疫事件名单,其中包括1932年的陕西霍乱、1967年的流脑疫情、1910年的东北鼠疫、2020年新冠疫情等。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十大最致命的细菌 什么细菌最可怕 最危险的细菌盘点
细菌可以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如今在生物科技领域或是日常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许多细菌还是让人类唯恐不及,你知道什么细菌最可怕吗?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十大最致命的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霍乱弧菌、肉毒杆菌、破伤风梭菌、沙门氏菌、肺炎链球菌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世界十大恐怖病毒 世界病毒排名前十 世界上第一恐怖的病毒
当前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全球各国都纷纷投入抗击疫情的行动中,针对疫情疫苗也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你知道至今为止世界上所爆发大规模病毒传染事件吗?接下来maigoo小编将为你盘点世界病毒排名前十,上榜的有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登革热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狂犬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快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人类史上十大最严重的瘟疫 历史死亡最多的瘟疫 新冠肺炎上榜
世界各地自古以来就瘟疫不断,有的小规模爆发,有的则导致数万人失去生命。那么,你知道世界历史死亡最多的瘟疫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吗?本文中,买购小编带来了一份人类历史上十大瘟疫事件名单,其中包括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欧洲中世纪大瘟疫、新型冠状病毒疫情、1917-1921年东欧/苏俄斑疹伤寒等。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2022年霍乱疫情最严重的十个国家 全球暴发霍乱的国家有哪些
据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由于气候变化导致2022年世界各地暴发了“前所未有”规模更大、更致命的霍乱疫情,那么2022年全球暴发霍乱的国家有哪些?霍乱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是哪个?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2022年霍乱疫情最严重的十个国家,包括马拉维、海地、阿富汗、叙利亚、菲律宾等国,一起来看看吧。
奥密克戎十大亚型毒株 最强奥密克戎变异株排名 国内流行有几种毒株
奥密克戎是全球流行的病毒,我国多地已受其感染。如今疫情防控解除,奥密克戎肆意横行,你知道现在的奥密克戎有几种毒株类型吗?下面买购小编就带大家看看比较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有哪些。例如BA.5.2、BF.7,以及BQ.1.1、XBB、BA.2.76、BA.5.1.3等,都较具代表性,都是当下大规模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
史上十大伤亡最惨重的地震 世界著名大地震排行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经经历过很多次恐怖的大地震,这些大地震破坏巨大,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也使得无数的生命罹难。下面maigoo小编将为大家盘点世界十大伤亡最惨重地震,它们是:华县地震、洪洞地震、海地地震、海原大地震、唐山大地震、阿勒颇大地震、印度洋大地震、达姆甘地震、关东大地震、墨西拿地震。
世界历史上十大核灾难 最严重的核事故 每一幕都触目惊心
核灾难,即核能在提供能源的同时,核电站事故、放射物质泄漏等灾难性事故的发生造成的危害甚至灾难。本文将盘点全球十大核灾难,有切尔诺贝利事故、福岛核事故、三里岛核事故、戈亚尼亚核事故、东海村核事故等。其中,切尔诺贝利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洪水灾害排行榜 世界历史上十大最严重的洪水 1931年的洪水最可怕
洪水是大自然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已经使数百万人陷入厄运之中。那么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灾害有哪些呢?本篇文章为你盘点世界历史上十大最严重的洪水灾害,分别是1931年长江洪水、1887年黄河洪水、1938年黄河洪水、1911年长江洪水、1935年长江洪水、圣费利克斯的洪水、越南洪水、圣卢西亚的洪水、1949年东危地马拉洪水等。
世界十大生态灾难 人类造成的生态灾难 最严重的灾难
飓风、地震等天灾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但是地球上一些致命灾害却是人类一手造成的人祸。人类大量消耗地球资源,由此造成的长期影响威胁着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本文将盘点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十大生态灾难,有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切尔诺贝利事故、莱茵河污染事件、英国海域石油污染事件、“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故等。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十大毁灭性的自然灾害 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盘点 感受大自然的恐怖
大自然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地震、海啸、洪水、火山甚至可以瞬间消灭一个文明。本文将为各位盘点世界十大毁灭性自然灾害,有1931年长江水灾、1887年黄河大水灾、华县地震、博拉旋风、加尔各答气旋、印度洋海啸等。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十大空难 世界十大最严重的坠机事件 世界重大空难事故盘点
空难,指飞机等在飞行中发生故障、遭遇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灾难。你知道世界重大空难事件有哪些吗?世界最严重的空难有哪些呢?本文整理了世界十大空难,其中包括特内里费空难、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沙特阿拉伯航空763号班机空难、土耳其航空981号班机空难、印度航空182号班机空难、沙特阿拉伯航空163号班机空难等,这些空难的发生,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让人悲痛万分。
人类史上十次惊世灾难 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灾难是什么
灾难是指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带来对生命的重大伤害。而在人类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上,各类的天灾人祸是无法避免的历程。本文将盘点人类史上十次惊世灾难,有蒙古帝国远征、查士丁尼瘟疫、第二次世界大战、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黑死病等。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十大安全事故 史上最惨烈的安全事故盘点 这些事故伤亡惨重
生命安全是对自己,对社会和家庭的负责,然而近些年来,各类安全事故相继频发,损失重大,本文盘点了十大世界最惨重的事故,总结了一份世界事故排名榜,其中有切尔诺贝利事故、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哈利法克斯大爆炸、印度比哈尔铁轨事故、本溪湖煤矿爆炸、泰坦尼克号等世界安全事故,下面来看下!
地球上十大最具破坏力的天灾 可怕的自然灾害
天灾,指自然灾害。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本文将盘点地球上十大最具破坏力的天灾,有旱灾、洪水、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全球十大遇难人数最多的空难 触目惊心的空难令人反思
飞机作为目前世上最快的交通工具,虽然说飞机相比较汽车安全系数要好,可并不代表飞机就是绝对安全的。本文将盘点全球十大空难,有特内里费空难、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新德里撞机时间、土耳其航空981号班机、印度航空182号班机空难等。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盘点世界历史中最大的十次海啸 历史上重大的海啸有哪些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十次海啸,有乾隆大海啸、锡拉岛海啸、印尼海啸、三陆海啸、里斯本海啸等。其中,乾隆大海啸是1771年八重山地震导致了琉球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海啸之一,超过80米高的海啸袭击琉球列岛,是琉球史和日本史上记录过最高的海啸。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十大最可怕的雪灾 全球最严重的雪灾事件 史上重大雪灾盘点
暴风雪、雪崩等雪灾是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现象,世界历史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雪灾,可谓比比皆是。那么全球最严重的雪灾事件是哪个?史上重大雪灾有哪些?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世界十大最可怕的雪灾,包括1816年无夏之年、秘鲁大雪崩、1916年白色星期五、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1972年伊朗暴风雪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十大最严重的坠机事件 中国十大空难排名 中国民航重大空难事故盘点
空难带来的后果是令人痛心的,每一次事故都在警醒着我们,要严格把控安全关!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国民航十大空难事件。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中国航空安全管理的标准并不低,在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航班事故发生之前,中国民航的安全飞行记录已达一亿小时,这是世界民航历史上最好的持续安全飞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