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红果为蔷薇科、苹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矮小,枝条灰褐色,叶片椭圆形至广椭圆形,绿色,边缘有圆钝的锯齿。伞房花序,花浅粉红色,春季开放。果实椭圆球形,单果重10克至20克,初为绿色,以后逐渐呈黄色,成熟后则为鲜红色,表皮光滑,经冬不落,可持续到第二年的2月至3月才陆续脱落。
冬红果为园艺品种,喜阳光充足和凉爽干燥的环境,耐寒冷,怕湿热,适宜在含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一般在每年的春季移栽或上盆,生长期要求有充足的阳光,若光照不足,会影响果实的颜色、株形以及结果情况,因此地栽可植于庭院向阳通风处,盆栽则应将植株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每年的6月为花芽分化期,应控制浇水2周至3周,等幼叶萎蔫时再浇水,以促进花芽的形成。植株生长前期可适当增施氮肥,6月以后则控制或停止施用氮肥,增加磷钾肥以及钙、镁等微量元素的施用量,以提高果实品质和观赏效果,并使枝条发育充实,有利花芽的形成。并及时摘除枝条顶端的嫩尖,以阻止枝条延长,使其重新分配营养,有利于果实的发育。冬红果不耐高温,夏季如果长时间高于35℃,可适当遮光通风,进行降温。盆栽植株冬季可将花盆埋在室外避风向阳处或放在0℃至10℃的冷室内越冬。春季萌发前对植株进行一次修剪整形,剪去病枯枝、交叉枝、过密枝、徒长枝,把过长的枝条截短,以利通风透光,并保持树形的优美。每1年至2年的春季发芽前换盆一次,盆土可用腐叶土、园土各1份,粗沙0.5份,并加入少量的蹄片或腐熟的动物粪作基肥。
冬红果的繁殖可用海棠、山荆子或苹果的实生苗作砧木,以健壮的枝条或中部稍靠上的饱满芽作接穗,用劈接、切接、芽接的方法进行嫁接。
冬红果为苹果的一个品种,其树形紧凑,春季淡粉色的花朵开满枝头,秋冬季节树上挂满玲珑可爱的果实,其果形酷似苹果,适合庭园栽种或盆栽观赏、制作盆景。
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呈褐色病斑,此后逐渐扩展增大,发病后期病斑干枯,并着生有黑色颗粒,导致叶片枯黄脱落。此病为半知菌类真菌感染所致,借风、雨和浇水传播。在密不通风和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8~10月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注意树体的修剪,加强通风透光。冬季休眠期对植株喷1次石硫合剂进行预防。发病时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进行喷雾,每10天1次,连续喷3~4次。
主要侵染枝条。发病初期呈红褐色的圆形小斑点,病斑扩大后边缘隆起,产生裂纹,在湿度较大时裂纹周围会产生白色霉状物。发病后期病斑干燥脱落,木质部裸露,四周产生隆起的愈合组织。病菌借助风、雨和浇侵染期。
防治方法
栽植地势、土壤条件要符合冬红果的生态习性要求。水肥管理及时到位,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病初期用经消毒处理的利刀将病斑刮除,并用10 波美度石硫合剂对伤口进行消毒。
主要侵染树干。发病初期出现褐色病斑,病斑扩大后膨胀而软化,挤压会凹陷并能溢出黄色液体,病斑在后期常干缩并变为黑褐色,着生有黑色粒状物。在雨后或湿度大时,黑色颗粒上会流出黄色丝状卷曲的孢子角。发病严重时会出现枝条和叶片枯黄、死亡现象。病菌孢子借风雨、浇水传播,从伤口侵入。自展叶到落叶前都可染病,仲春和初秋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适当疏枝,加强通风透光。注意保护伤口,大的伤口要及时涂药处理。如有发生可用经消毒处理的小刀在伤口处划道,并深达木质部,然后涂抹腐烂净药膏,每7天1次,连续抹2~3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枝和果实。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黄色的小圆斑,病斑扩大后边缘变为黄绿色,并着生有褐黄色颗粒。此后,病部组织变厚,病斑会稍稍隆起,并着生有黄白色的毛状物。最终病斑变为黑褐色,叶片干枯并脱落。嫩枝染病后病斑下陷,并易折断,果实染病后病斑凸突,导致果实畸形并有开裂现象。病原菌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春季多雨、气温高易发病。
防治方法
初春向树体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预防,仲春到初夏时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颗粒1500倍液,在初秋孢子成熟时向树体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颗粒500倍液,并及时杀灭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