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是传说中的招邪猫,它来源自古埃及的波克诺神传说,在古埃及它的作用是让有怨恨的人来崇拜、供养,并在一定时机对他许愿,内容越恶意越容易实现,但同时,猫是一种很神秘的生物,每答成一个愿望便会收取一定报酬,至于报酬的内容便不得而知了。 西方认为黑猫是不吉利的动物,特别是在13号和礼拜五,在就是13号的礼拜五碰见黑猫更是不吉利中的不吉利 。
西方习俗认为:黑猫是夜间出来游荡的巫婆的化身,所以人们认为见到黑猫是不吉利的事,黑猫是有灵性的,魔法师就是靠黑猫来提高自己的灵性。在中国,旧的习俗观念所制黑猫是不吉利。在梦中都代表有鬼或是小人的。
西方人对猫狗的宠爱已为众人所知,有关为阿猫阿狗建市场、医院、修墓园的消息也屡见不鲜。然而,只有亲临比利时猫城伊珀尔,观看盛大的猫节游行,才能真正体会到欧洲人对猫的推崇。
每隔两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伊珀尔猫节。据说,猫节的历史已有千年之久。每到这个日子,人们从比利时各省,从法国、德国、荷兰涌向这个幽静的西部边陲小镇。这时的伊珀尔已经成了欢乐的海洋,街头巷尾和高悬于空中的,都是猫节的广告,画着猫脸的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商店里、小摊上卖的都是猫的纪念品:有长绒的玩具猫,也有佩在身上的猫别针、艺术品、贴画等等,无一不是以猫为主题。市中心广场上,两个男孩被扮成小黑猫,关在受难的木笼里。笼子外面,还有两个古代装束的武士看押着。
下午三点,猫节游行在鼓乐声中开始。万人空巷,人们早就等在游行队伍必经之路上。先导队刚过,几十只身穿黑色紧身衣的“小猫”出现在观众面前,他们有的乘坐马车,有的脚踏旱冰鞋,时而“喵喵”叫着取悦于人群,时而又把糖果抛向孩子们。孩子们追着“小猫”跑着、叫着、跳着……
猫节的化装游行,有近二千人参加,载歌载舞,有表演也有模型。一个方队一个故事,把历史上人类对猫的崇尚和残害,有关猫的文学和谚语、历史和传说巧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洋洋洒洒一个半小时的游行,宛如一部部彩色的画卷。
人类对猫的崇拜始于公元前1000多年。一座巨大的模型展示了古埃及猫的圣城,名门贵族都穿着华丽的服饰前来参拜。在德语国家的古代神话中,猫是女神的御者。
游行队伍里,穿插着可爱的白猫、花猫姑娘,她们是妙龄少女装扮的,随着欢快的音乐,表演各种舞蹈、造型。有的表现白猫怎样机智地保护了谷仓,有的表现花猫如何救起了受伤的小鸟。在群猫的簇拥下,美丽的“猫后”端坐在花车上,雍容华贵,端庄大方,赢得了阵阵掌声。
女巫与黑猫的传说
在中世纪,猫的噩运开始了。当时的欧洲人迷信猫是女巫的化身,有些地方把猫活活烧死,被视为晦气的黑猫更难幸免。对猫的厌恶、残害也不时地在传说中出现。
几十个扮作猫的姑娘与魔鬼共舞,表现了这个转折。接下来,几个方队的表演,展示了对猫的憎厌:“天使”旅馆的猫老板对她的客人粗暴无理,被罚在店前永久悬挂“粗鲁的猫”的招牌;凶狠的猫们吃掉了老鼠马基的家人,马基集合了一支由老鼠、田鼠和狗组成的联军,攻克了猫的城堡……
巴尔迪温伯爵和他的法庭最终宣判了猫的死刑,一辆装有火药的模型车缓缓前行,车上放着一只大木桶,被判死刑的猫就要在这里处决,还有与猫为伍的女巫们也关在木笼里示众。模型车路过中心看台时,突然间,两名刀斧手冲向观众,“抓走”一名观众做“替罪猫”。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和滚滚浓烟,“替罪猫”被抓住双脚,倒栽葱似的抛进桶里。观众都瞪大了眼睛,看台上发出惊叫,直到看见被处死的“替罪猫”又从桶底安然无恙地走出来,才呼叫着鼓起掌来。
猫城人“创造”的西培尔猫家族走过来了。这位高达八九米的巨型波斯猫,自1955年首次举行猫节游行以来,每年都要在游行中露面。1971年,猫城人为它娶了亲,1974年,又有了小猫咪。这个“巨人”家族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转着圆圈,频频招手致意,感激伊珀尔人的厚爱。
一个半小时的猫节游行,还不是猫节的高潮。观众们又聚集在教堂钟楼下的广场上期待着。
暮色中,钟声响起,钟楼三层平台上一个身穿红白两色服装的小丑蹦跳着出现在人们面前,他手里抱着缠有丝带的长毛绒猫玩具。原来,这里曾有把黑猫从楼上扔下来的习惯,寓示着恶魔已除,天下太平。而现在,人们都怀着极大的希望,企盼能接住小丑抛下的玩具猫,因为那意味着幸福降临。每个人都仰起头,张开双手,孩子们更是尖叫着、呼唤着小丑的名字。可小丑却不慌不忙,故作姿态,时而做出滑稽的动作,时而跳着迪斯科。孩子们气馁了,打着嘘声,不经意间,小丑却把猫抛下了平台。抢到猫的幸运者跳跃着,更多的人呼唤着、期待着……半个小时里,小丑把大大小小的30多只“黑猫”抛下平台,猫城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
白猫代表幸运;黑猫能辟邪消灾;黄猫是祈祷能结得良缘;金色是财运,保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