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大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连接龙文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桥北起水仙大街,南接漳码路,直通厦深铁路漳州南站,是漳州市龙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体布局
九龙江大桥由主桥、引桥、南北引道、北江滨路立交及南江滨立交组成,其中,南江滨立交由于南江滨路未通车,未投入使用。
设计特点
九龙江大桥主桥采用五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管混凝土拱协作体系,由左右两幅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和中间独立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3个受力体系组成;新月形拱梁组合体系桥梁中主要采用新月拱悬臂梁组合体系和新月拱连续梁组合体系;九龙江大桥以连续梁为受力主体,采用刚性结构,拱肋为柔性结构,辅助连续梁承担二期恒载、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变化、活载等作用;拱肋从左右两幅连续梁桥桥间中间穿过,两幅之间通过在主跨跨间的横梁连成一体,再由主、副吊杆悬吊横梁;中间的柔性拱由三角刚构和桥面以上的1根主拱肋和2根副拱肋组成;主拱肋为钢管混凝土结构,副拱肋为空钢管结构。
九龙江大桥全长1224米。其中,主桥长254米,宽43米;引桥长970米,宽度为38.5米;南北引道882.765米,路基宽度50米;九龙江大桥主桥跨径组为(40+67+158+67+40)米,总长372米,左右两幅连续梁桥桥间净距3.7米,拱肋每幅桥宽18.4米;九龙江大桥与北江滨路交叉匝道上桥(A)匝道和下桥(B)匝道,全长677.5米,其中桥梁段长479米。
九龙江大桥边拱肋断面为等高变宽实心矩形断面,由拱座处5.6×3.5米变化到与纵梁交接处的3.6×3.5米,渐渐与纵梁融为一体,内布置4束17毫米直径15.20钢索;纵梁采用矩形箱式断面,高2.75米,宽3.6米,顶底板厚30厘米,腹板厚度为60厘米,内布置4束15毫米直径15.20钢索;主拱肋断面由拱座处8.0×5米,变化到结合部3.6×4.5米,为矩形实体断面,内布置5束17毫米直径15.20钢索与5束5毫米直径15.20钢索。
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 一级公路兼城市二级主干道
设计速度 60千米/小时
车道设置 双向六车道、两侧设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设计水位 3.195米
最高洪水位 10.571米
抗震等级
基本烈度为7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5克
场地反应谱特征周期
0.35秒
九龙江大桥通车,将增强桥南片区与漳州市区的联系,并推动这一片区开发建设。同时,对于完善漳州市区交通网络,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也颇有意义。(《海峡都市报》 评)
九龙江大桥为福建省首座钢管混凝土异型拱桥,成为继漳州大桥、漳州战备大桥、水仙花大桥(原西洋坪大桥)之后,漳州市区又一座连接九龙江两岸的交通要道,而且直通漳州火车站(原漳州火车南站)。(东南网 评)
九龙江大桥及连接线是漳州市“对接特区、工贸兴市、突出三点、开发两线、建设五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这对于完善漳州中心城区道路网络,连接九龙江两岸交通,引导过境车辆,疏散漳州站客货运输,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快片区开发、跨江南扩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九龙江大桥的通车,成为继漳州大桥、漳州战备大桥、水仙花大桥(原西洋坪大桥)之后,漳州市区又一座连接九龙江两岸的交通要道,不仅大大缩短了市区到漳州站的时间,提升了城市门户形象,同时给九龙江南岸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对于漳州进入高铁时代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评)
2010年9月15日,九龙江大桥开工建设;
2012年11月17日,九龙江大桥建成通车。
2017年9月,九龙江大桥与北江滨路交叉增建匝道工程开工,项目包括上桥(A)匝道和下桥(B)匝道,全长677.5米,其中桥梁段长479米,路基段长198.5米。
2018年10月,九龙江大桥与北江滨路交叉增建匝道进入试运行阶段。
灯光设施
九龙江大桥在钢管拱肋上相应斜撑的两端对应安装投光灯,桥梁桥面系横向外侧面采用全彩LED光带。
票价票制
2012年11月17日,九龙江大桥竣工通车,全桥免费通行,不实施收费制度。
技术难题
九龙江大桥是一座新月拱连续梁组合体系桥 ,与已建成的几座新月拱悬臂梁组合体系桥相比采用新月拱连续梁组合体系可有效解决新月拱悬臂梁组合体系桥梁挂梁受力复杂的问题;新月拱一连续梁组合体系桥的钢管拱肋可以安装,钢管拱肋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能够平行施工,加快了施工速度。
九龙江大桥边拱肋和桥面以下采用主拱肋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利于运营养护,边拱肋、主拱肋混凝土段和纵梁组成三角刚构,拱肋内预应力钢索根据混凝土施工分段情况分段布置、分段张拉,三角刚构均采用水中搭设支架现浇施工方案;支架基础采用插打钢管桩基础形式,钢管桩采用直径600*8和直径529*8两种,其上铺设型钢分配梁或贝雷片作为现浇支架受力结构,形成现浇底平台。所有模板均采用方木与竹胶板组合模板,分12个施工节段依次浇筑施工。拱肋底面线形采用钢楔形块和方木拱架底模来调节。三角刚构施工分段方案一方面减小施工阶段拱肋受力状况对结构的不利影响,第二方面减小施工中后节段施工对前节段支架的沉降影响,第三方面减小三角刚构的内部次应力,以及为减小单次混凝土施工劳动强度,特将三角刚构分成11个节段,10次浇筑完成,并且在三角刚构边拱肋与纵梁的交汇处设置合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