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亭陆公祠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雅瑶镇隔朗村。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25.2米,进深47.7米,面积1200平方米。中轴为两进院落加后楼式布局,两边有青云巷和厢房。硬山顶,博古脊,人字形风火山墙,青砖墙花岗岩勒脚。施以石雕、砖雕、木雕、灰雕等装饰。门前地堂宽广。
斗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九架。前廊以柁墩、斗栱隔架抬梁,木雕精美,墙上花鸟壁画工细艳丽。门厅施瓜柱梁架,后金柱间设屏门。
后堂当中高悬“慎思堂”木匾,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三架,前面轩廊施雕花板异形梁架,后为瓜柱梁架。天井两侧有庑沟通前后两进,三间九架卷棚顶。
左右路两厢前座有阁楼,后座有小天井。两条青云巷尽头与后楼相通。后楼两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后堂与后楼之间隔着一个庭院,砌有3个花池,种植花草。
本祠用材贵重,雕刻华美,保存较好,对研究鹤山的地方史和家族史有重要的价值。
这间大祠堂的大门之上有一块刻着“植亭陆公祠”五个大字的木扁。祠堂是植亭公的后代为纪念他而兴建的。据说,这一位植亭公,原在家乡务农。有一年,他种植了几亩田生姜,但到了收成的季节,姜价大贱。他舍不得贱卖,留在田里不收挖,让它明年再长。因为生姜这种根块植物,如不挖取,根块不会腐烂,明年再长,根块也增加。生姜一连三年价贱,他就三年不挖。到了第四年,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种生姜了,而市场需求增加,姜价大涨。那时植亭公待价而沽,大大赚了一笔。他的子孙过埠谋生,后来经商赚了钱,成了大富。为了光宗耀祖,于是花白银数万两兴建植亭祖祠。又在溪山门内外,盖了一批石脚青砖高房,扩大了半截村庄。兴建植亭祖祠的当事人别出心栽,把古老的祠堂和别墅的建筑形式糅合在一起,正门和大堂这一部份是传统的宗祠形式,而正堂后面则是别墅式的设计。这处庭院深深,庭前种植奇花异草。宽敞明亮的两层楼房重檐叠瓦。楼下有石脚阶砖长廊,楼上是雕檐彩栋;两人合抱的坚木园柱光可照人,翡翠的石湾陶瓷栏杆长驻春色。紧靠庭院右边是一座俯视四乡的五屋高楼;左边长廊尽处小门通向小院。小院内迎面一株醉酒芙蓉。小院南面是一个六七十平方米的大厨房,一边并排三只米半直径的大铁锅,一边便是排列案板和小炉灶了。厨房的对面,隔着院子再上五级石阶是个与厨房等大面积的饭堂,仅从这厨房和饭堂的规模,可以想象这一家庭当时的盛况。醉酒芙蓉的后面有一个圆门,出了圆门便是后花园。花园依山而筑,广阔的后花园里竹木扶疏,果树掩映,还有假山鱼池,四是花草。这样的祖祠,可算别具一格。在全县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
植亭祖祠在一九二一年辟作隔朗小学校的校址。正堂用作礼堂,两廊、后楼下层和饭堂用作课室,二楼用作图书馆、童子军室和教师宿舍。后花园辟作校园。在笔者上学时仍有古貌遗风,那株长着巴掌般的大叶,开碗口大粉红色花朵的醉酒芙蓉树,使我在小时候便能理解“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唐人诗句。校园里两株两人合抱的古梅,到了冬天,梅花盛开,校园里一片耀眼银光,浓香扑鼻令人欲醉。众多的蜜蜂,围绕群花乱转,鸣声震耳。暮春三月,青青梅子挂满枝头,不久梅子转黄,每经树下令人垂涎欲滴。到了夏天,浓荫覆盖了校园一角,坐在树下的石凳乘凉,阵阵蝉声催人欲睡。这两株古梅解放后犹存,却被毁于最不尊重历史的那个年代。那座巍峨的五层楼,却早在距今一百多年前毁于大火,夷为平地,小学成立之后成为操场。只留下花岗石基座、石阶和门前灰沙地塘。仅凭上述的这些遗迹,也可令人想像这座植亭陆公祠当年的豪华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