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1月3日,主要职责是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工作,整合资源和力量制定新时代中国历史研究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项目,讲好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建设成为全国中国历史综合研究中心、中国历史研究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世界上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历史研究机构。
中国历史研究院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各研究所为基础组建,下设15个处室,院属六个研究所即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历史理论研究所。此外,主办《历史研究》《历史评论》《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拥有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国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图书档案馆、数据中心等。
中国历史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历史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史学功能,努力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2019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
2019年9月24日,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学术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提出的重大任务、推动新时代中国史学融合发展、更好发挥“两委会”功能等展开了交流。
院长、党委书记:高翔
副院长:李国强
党委副书记:余新华
副院长:万建武
纪委书记兼副院长:路育松
副院长(挂职):杨艳秋
办公室
综合处
综合处履行院务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等职能,在办公室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具体负责院务会议、工作会议等会务组织工作;起草各类公文、督办院务会议决定和领导批示精神的落实工作;督促检查单位有关决策、工作部署及重要事项的办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工作进展和办理结果;负责公文管理、信息报送、新闻宣传、信访、值班工作;负责固定资产和日常易耗办公用品管理;负责职工住房管理、体检、计划生育、无偿献血等工作;负责大楼修缮、设备维护、职工食堂、保洁、园林绿化等后勤保障管理;负责办公用房、会议室等公共用房、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
人事处(党办)
人事处(党办)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负责院职工的干部任免、考核、职称评审、专家、人员调配、工资等工作;负责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党建工作;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负责工会、青年、妇工委及纪检监察等工作。
财务处
财务处行使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职能,在院党委、院务会及院部办公室领导下开展各项财务工作。根据财务各项规章制度和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单位各项财务制度,建立财务管理体系;根据业务开展需求,为单位机构运行和业务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做好各项资金收付管理及资金监管;根据预算情况和业务部门资金需求,做好资金统筹,为业务开展提供财务服务;按照财政部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督促各部门完成预算执行并做好年度预算绩效自评工作;配合政府采购部门做好固定资产和政府采购工作登记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参与资产盘点;承担公务卡申办和业务管理等工作。
保卫处
保卫处承担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在院办公室领导下开展工作。履行院内安全管理和政治稳定相关工作中的监督、检查、指导、服务、考评等职能,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服务等工作。具体负责治安、防火、消防、交通安全、应急安全、特种设备、地下车库等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安全教育、安全业务培训、安全组织工作;负责重要来宾、重要活动(外事)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院内建筑工程施工、改造、维修安全的监督工作;起草全院安全管理工作规划及经费使用计划;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监督院各部门、各单位落实“一岗双责”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要求。
科研管理部
科研规划处
科研规划处主要负责承担综合文稿的起草、整理及报送等工作;承担院学术委员会、学术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编制新时代中国历史学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中国历史学领域年度计划及相关研究专项规划;统筹指导各级各类历史学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做好学科建设系列资助计划及工作室(站)建设;按组建方案整合、调整好院属各所已有二三级学科;制定本部门的规章制度文件等。
项目管理处
项目管理处主要负责承担中国历史研究院项目办公室的相关工作;成立专项基金向全国发布研究指南并进行项目招标;承担中国历史研究院各级各类课题全流程的管理工作;承担资助学者计划系列管理工作;承担各级各类成果的资助出版工作;承担成果报送、发布及奖励等工作;做好要报及内刊系列成果的报送、管理工作;制定本部门的规章制度文件等。
合作交流处
合作交流处主要负责承担中国历史研究院对外科研合作的相关工作;承担中国历史研究院对外交流办公室的相关工作;管理学术社团、研究中心、学术阵地的建设工作;承担全国历史学主要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工作;组织协调院内外主办各级各类的学术活动;组织部内相关工作会议、公文办理及督办等工作;综合协调、统筹部内日常性事务工作;制定本部门的规章制度文件等。
文献信息部
综合协调处
综合协调处职责为承担文献信息部相关规定、制度的制定;承担综合性文稿的起草;处理和流转每日来往公文;组织开展文献信息部办公会;承担重大会议、活动组织、接待、记录等工作;组织开展文献信息部对外交流工作;协调和督办各处室重要工作;负责对展示中心下属的相关公司进行管理;协助领导制定文献信息部发展规划;办理院部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博物馆处
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国历史文化展示中心)隶属于中国历史研究院,是国家大型历史文化、考古文物的展示与传播中心。博物馆依托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设。组织开展博物馆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策划实施考古学、历史学相关主题的陈列展览;举办青少年校外课程、讲座、剧目、展演等社教活动,开展中国考古、历史相关主题的文创开发;规划构建中国考古学、历史学大众化的综合传播业态;统筹指导全国考古学、历史学的文化展示和传播。
信息化办公室
信息化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并落实中国历史研究院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信息化项目的申报、建设、管理和运维;负责院网站、新媒体等平台建设和技术运维;负责网络和信息化相关设备设施的建设和运维;负责网络宣传工作;负责网络安全工作;负责信息化方面教育培训和对外交流工作。
图书馆
中国历史研究院图书馆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属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等5家科研单位的图书资源整合而成。是一个以收藏各国历史及考古相关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专业图书馆,同时还收藏大量珍善本、古籍(包括古籍方志、古籍家谱以、徽州文书等)、民国文献、特藏资料(包括敦煌资料、金石拓片、契约文书、刻本、各种稿本、精抄本、名家批校本、收藏本等)、专家文库等特色资源。图书馆始终以为科研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为宗旨,为繁荣发展我国的历史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并在信息资源建设、读者服务、文献古籍整理与开发、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不断开拓进取,为学术研究提供长期持续的支撑。
文物档案馆
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档案馆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属考古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等单位的文物及档案资源整合而成。文物资源以考古研究所近七十年实地发掘出土的实物为主。藏品包含玉石器、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骨角牙器、漆木器等近十个大类,年代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明朝。文物资源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文化序列具有延续性,大多出自重要遗址,尤其以兴隆洼、陶寺、二里头、殷墟、古长安城、古洛阳城等遗址为特色,填补了多项考古学研究中的缺环,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资源主要以近代史研究所原档案馆的资料为主,80%以上都是原始资料,包含文稿、书信、电稿、日记、年谱、奏折、图片、碑帖、契约等,内容以晚清和民国时期为主,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同时还征集了大量海内外数字化档案文献。档案文献数字化在现代技术发展和学术研究需求两个因素的促进下,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今后将加快档案数字化工作,扎实推进,以现有特藏档案为基础,继续扩大收集海内外有关珍稀史料。文物档案馆将为学术研究和交流提供长期持续的服务。
历史研究杂志社
历史研究杂志社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直属的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单位。杂志社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精神,充分发挥中国历史研究院院刊——《历史研究》的权威学术期刊引领作用,带动国内史学期刊界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史学研究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刊发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推动中国历史研究发展、加强中国史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历史研究杂志社下设三个编辑室,负责《历史研究》《历史评论》《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等历史学专业期刊、集刊的编辑出版。
院属研究所
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8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建院伊始组建的研究所之一,后属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1977年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基本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田野考古为基础,应用包括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内的各种方法,并结合古代文献,揭示史前及各历史时期不同类型文化遗存的内涵、特征、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而对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进行全方位的考古学研究,探讨古代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和规律。同时,开展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古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历史学领域的国家级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断代史和专门史学科的研究工作。1954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历史研究所第一所、第二所。1960年2月26日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和第二所合并为中国历史研究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历史研究所由此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下属机构之一。2019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历史研究所更名为古代史研究所。
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是国家级专业中国近代历史研究机构,主要研究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内容涉及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领域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历史。其前身为建于1938年的延安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1950年5月1日成立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5月改称现名。
世界历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5月,前身为1959年设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的世界历史研究组;1962年扩建为世界历史研究室;1964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研究室的基础上扩编,正式建成世界历史研究所,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进行综合性研究的专门学术机构。
中国边疆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原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开放性研究机构。主要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优秀遗产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为本学科的学术繁荣,为维护国家统一,为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下设马克思主义国家与边疆理论研究室、新疆研究室、西南边疆研究室、海疆研究室、东北与北部边疆研究室、编辑部、办公室(下设科研处)7个部门。
历史理论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成立于2019年1月。中央核定编制80名,下设11个处室,包括1个综合处、1个编辑部和9个研究室。其中,9个研究室,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研究室、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外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历史思潮研究室(理论写作组)、中国通史研究室、国家治理史研究室、中华文明史研究室、中外文明比较研究室、海外中国学研究室。历史理论研究所在学术上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致力于丰富与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在学科设置上打通古今中外,注重长时段、大历史研究,树立世界眼光,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致力于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历史智慧、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202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院系调整暨推进科教融合改革工作方案》,根据该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院)一起,共建12个本硕博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并进一步加强各研究生教学系建设。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的牵头合作单位为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主要依托中国历史研究院设置,于2020年9月29日正式成立,现由考古系、古代史系(原名历史系)、近代史系、世界历史系、中国边疆历史系、历史理论系6个系和历史学本科、文物与博物馆硕士2个专业组成,现任院长为李国强教授。
2019年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习近平强调,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史学界人才辈出、成果丰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我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整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习近平希望中国历史研究院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为推动中国历史研究发展、加强中国史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