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天蒙景区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境内,东西跨度最长,景点最多,西起云蒙玉柱峰,东至东蒙望海楼、大青山、五彩山,东西绵延50余公里,南北跨距20余公里,有名的山峰上百座,有陡峭入云的蒙山第二高峰——玉柱峰,海拔1073米,第三高峰——望海楼,海拔1001米,晴天登临可映日观海,还有世界第一人行悬索桥、望海楼、玉皇宫、玻璃观景台、葫芦崖瀑布等,奇峰连绵,谷幽壑深,茂林葱郁,花异草香,更有许多神奇传说的韭菜园、朝阳洞、蜘蛛石、青蛇白蛇等众多自然景观,还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遗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德式建筑华德圣教堂等。蒙山之阳的中心位置是塔山森林公园。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是“沂蒙山区好风光”的典型代表和核心景区,2011年12月18日鲁商集团与费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正式合作开发协议。拟投资50亿元,按5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双重标准,将天蒙旅游区建设成为集山地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旅游、民俗体验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与一体的综合型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区。景区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约为96平方公里,一期核心片区14.4平方公里,于2016年7月16日开业。
旅游区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有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天然氧仓、天然动植物园之称的塔山森林公园,世界知名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蒙山区域内最大的水库石岚水库,明代建筑风格的道教名观玉皇庙,德式天主教堂华德胜山庄,沂蒙石林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几十处。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汉族民间歌曲。诞生于山东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
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蜚声海内外;“沂蒙山区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
打造以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为核心,融汇沂蒙人家、沂蒙历史、沂蒙风俗、沂蒙物产、沂蒙声音、沂蒙精神、沂蒙味道、打谷场为一体的抗战时期合居山村。放大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这一文化元素,恢复1940年的村落场景,立体在线呈现《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过程和当时沂蒙山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文化,在中心位置建一个大型的演艺广场,周边恢复当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和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印刷所在此战斗和生活的场景,并配套旅游服务设施。
人行索桥为连接天蒙旅游区望海楼和玉皇顶两个景点的人行天桥,桥跨布置采用38+420+48m的双塔单跨吊悬索桥,中跨长度420米,边跨长度分别为38米和48米,并于2017年5月完成跨度60米的玻璃桥面更换,为世界最长、跨度最大的人行索桥。
上古大舜东巡视察大舜治水时,在此地停留,遥望东海,故而得名。相传此楼始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当时唐玄宗东封泰山,蒙山陪祀,盛况空前。后及宋、明两代又曾复建。望海楼就是依照明代望海楼造型,进行了还原。
玉皇宫作为蒙山道教圣地,是祭祀玉皇大帝的主要场所,也是当地百姓寄托龙王崇拜和祈福求雨的信仰所在。主要景点包括明代遗存道观、琼浆泉、玉液泉、王母池、蟠桃园等。
将该片区建设成为以沂蒙山水文化为特色,集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国际人文生态旅游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人文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
德州、济南、泰安、莱芜到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京沪高速奔上海方向在蒙阴孟良崮出口下右转直行10公里即可到达景区。
菏泽、济宁、曲阜到景区:日东高速奔日照方向,在费县上冶出口下右转直行3公里(奔上冶镇),根据道路交通指示牌即可到达景区。
日照方向走日东高速(菏泽方向)在竹园立交处转京沪高速奔济南方向在孟良崮高速出口下右转直行10公里即可到达景区。
临沂方向的游客走京沪高速奔济南方向,在孟良崮出口下右转直行10公里即可到达景区。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北部,面积达240平方公里,距费县县城约25公里,距临沂机场约50公里,京沪高速、日兰高速环绕而过,距离京沪高铁曲阜站约1小时车程。
蒙山亦是历史文化名山。2000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论语》中记载颛臾王曾主祭蒙山。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留下了儒、道、纵横家代表人物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的足迹。鬼谷子在此修炼授徒,弟子过百,著名者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汉朝史学家蔡邕等曾隐居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去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苏轼游蒙山作诗吟诵蒙山;明代文学家公鼐作《蒙山赋》诵叹蒙山;康熙大帝冬游蒙山留下“马蹄踏碎琼瑶路,隔断蒙山顶上峰”的诗篇;乾隆皇帝南巡中游历蒙山则留有“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的优美诗章,以及王心鉴的《东蒙行》“清风过沂水,松涛缦蒙山。天低雾沾履,路险云在肩。苍鹰巡玉宇,耕牛守麦田。回首登临处,浩浩一大千”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
蒙山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世人注目。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书·禹贡》称:“蒙羽其艺。”认为早在夏朝时期,蒙山、羽山带就已种植作物。建国以来,蒙山麓区先后发现的几十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对此作了印证。西周时,成王封颛臾于蒙山之阳,主祀蒙山,说明当时蒙山已路身于我国名山之列。春秋时期,鲁大夫莫斯的颂诗《閟宫》写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天蒙,遂荒大东。”他把拥有泰山和蒙山,视作鲁国的荣耀。现代诗人胡秉言写道:“虬龙苍郁绿卿鲜,独倚幽栏看水涓。亚岱嶙峋奇万壑,晨钟暮鼓鸟鸣翩。”
西周在蒙山南北封国齐、鲁,这两个大国在军事、政治进入的同时,华夏文化也开始在此传播。它和当地的东夷文化由相互阻隔到相互融合,使蒙山及其周围广大地区的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而且这种现象经朝历代,不断延续和发展。在蒙山地区发现的汉画像石墓,其建筑和雕刻技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其他如西汉石碑、东汉墓阙以及春秋时期的徐子氽鼎等金石精华,有的属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属国家一级文物,都是上述现象的见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达和先进文化的哺育,蒙山地区名人辈出,荀子、曾子、蒙恬、刘洪、匡衡、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公鼐、左宝贵等很多业绩卓著的人物,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历史上蒙山的道教和佛教都非常兴盛。僧人道众对蒙山情有独钟,把这里当作修炼正果、养生长寿的圣地。主要道观有雨王庙、清虚观、翠云观、九龙宫、观音殿、承天宫、慈宁宫等,香火鼎盛的寺庙有明光寺、海螺寺和云台寺等。早在五代时期,任过后晋水部员外郎的贺亢就修道蒙山,北宋苏东坡曾和他的八十多岁的弟子乔仝有过交往并写诗相赠。宋朝蒙山玉虚观住持贾文,于宣和元年(1119年)被宋徽宗召见于汴京,赐给度牒、紫衣。明清时期,蒙山清虚观属全真道华山派,和道教“天下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有着密切联系。正是这些宗教的活动,给蒙山留下了多处宏殿重阁,并洋溢着黄卷青灯、钟响磐鸣的神秘气氛。
在民族、民主解放战争时期,蒙山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和八路军115师指挥部,在这里领导山东军民英勇作战,建立和扩大了山东各个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在此组织了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如今,当年一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和著名战场以及革命烈士陵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的并新修了纪念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