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是我国一所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现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A类高校。作为我国最早的招收并培养研究生的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精英人才,无论是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时期,还是更名后的南京大学时期,她的研究生教育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高层次人才培育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在“立德树人、内涵发展、提升质量”的核心价值引领下,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在“四三三”博士生教育改革和“二三三”硕士生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后,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首批试办研究生院之一。自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在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全面的发展。
南京大学综合性学科优势明显,汇聚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基础优势学科,且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学科高原和高峰有利于高层次研究生成长成才。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8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3 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18个。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40个,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 个,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4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8 个, 博士后流动站 38 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2013年较早在国内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这是南大历史上首次对研究生教育的大规模改革。2016年继续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以“立德树人、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为核心的改革理念,为国内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南大方案、贡献了南大智慧,同时也发出了南大声音。学校于2015年入选教育部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17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效初现,获得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6月底)
校徽:南京大学校徽外形采用盾形的设计风格,该风格为中央大学时期所流传下来。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为英文“NANJING UNIVERSITY”。南大校徽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紫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南大紫。
校色:南大标准色为紫色(南大紫),无正式校色。中央大学时校色为紫金二色,加之松青,故依据传统当为紫、金、青三色。紫色象征典雅、庄穆、高贵、浪漫,金色象征辉煌、光明、灵气、智慧,青色代表活力、自由、健康、纯朴、坚韧、清雅。紫金合于学校所在名山紫金山,青合于学校之象征树松。
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八字校训,不仅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易于传记,而且端庄大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诚朴雄伟”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励学敦行”是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中选取而来。“励学”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现,宋真宗写过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将“诚朴雄伟”与“励学敦行”两句合为一起作为南京大学的校训,既反映了学校的优良传统与特色,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的理想追求和实现途径。八字校训既各自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品格修养等各个方面。
中国政府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大事纪要》中遴选出解放后23项最重大的科技成果,其中有十项主要由南大校友完成。1955年至2014年中科院共评选出1255名院士,其中南京大学校友有226人(此处不包含5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友)。解放后就读于南大的校友中已有近百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13人是恢复高考后的本科毕业生,为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校之首。中共中央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的任新民、黄纬禄、钱骥、朱光亚、程开甲、赵九章是南大校友。截至2014年2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中闵恩泽、吴良镛、刘东生、张存浩、程开甲是南大校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闵乃本、王德宝、秦仁昌、冯康、侯先光等是南大毕业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亦为南大校友。
1984年,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成立,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首批试办研究生院之一;
2015年,入选教育部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17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