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夏之交,各种电影节在纽约可说是春花烂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创建于2002年,为重振“9·11”后纽约经济的“翠贝卡电影节”。
2020年5月7日,由于受到疫情影响,翠贝卡电影节举办方正与IMAX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AT&T合作推出“翠贝卡汽车放映”计划,并于2020年夏天在美国的汽车影院和其他放映场所举行。
2022年翠贝卡电影节的沉浸式阵容已经揭晓,其中包括一系列全新的VR电影和体验。
翠贝卡电影节(Tribeca Film Festival)由美国电影制片人简·罗森泰以及著名演员罗伯特·德·尼罗在“9·11”事件后发起并创办。2002年,翠贝卡电影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翠贝卡电影节,该电影节旨在通过影展的活动来推动全球电影界跟普通观众对电影艺术的生命力的认识。同时第一届翠贝卡电影节的举办亦用来庆祝美国纽约成为电影产业的中心,并为下曼哈顿城区的重新规划建设提供契机。
翠贝卡电影节由好莱坞老牌明星罗伯特·德尼罗和其他几位电影人创立,是和圣丹斯齐名的北美独立影展,每年4月在纽约举行。影展创立于911事件之后,几位创办人希望用这个电影节振兴曼哈顿下城的士气和经济。翠贝卡电影节自创办以来为纽约带来了5亿3千万元的收入。但今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影展也抬高门槛,入围影片从2008年的122部减少到今年的86部,锐减28%,多位主办单位也退出。
其实“翠贝卡”电影节显露的不景气痕迹最直接影响的是电影制作人,特别是那些独立的小制作。参加艺术电影节几乎是它们唯一杀出重围见日光的时刻。电影节如何运作对他们常常意味着生死攸关的抉择。
以往的“翠贝卡”一直以自己特立独行的艺术眼光给那些追求电影艺术和创新的电影人搭建着一个展示的平台。而没有像同行中早有威望的圣丹斯和South by Southwest那样直接在电影节期间就进入影片交易和视频点映的推广。2010年的“翠贝卡”除了继续他们及早宣传的成功战略,以“翠贝卡”品牌合作的发行公司每年发行最少10部的电影节电影,集中在视频点映的渠道,但也包括商业电影院线的发行推广。而他们最独特的眼光是对新媒体的运用,那该是一个吸引年轻影迷的长远战略。FilmBuff 就已经购买了参与电影节的“Erasing David”和“Crying With Laughter”,并准备在iTunes和Amazon.com上销售放映。
翠贝卡电影节崇尚艺术,推崇独立电影。因此电影节的七个奖项也分别用七件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来代替奖杯和奖状。最佳故事片奖的奖杯则是一件由艺术家艾立克·飞切尔创作的雕塑——一座青铜女子背身塑像。
回想传统的电影节运作模式,多是在艺术电影节上先放映入选的电影,然后由独立的发行公司选片在小影院院线放映,而半年后再进行DVD销售。电影节根本不能掌控日后的市场起伏。而事实上这种曾一向被视为安全保障的电影销售网络,也已不再为电影节尤其是艺术电影节提供基本的遮风挡雨功能。因为有限的影院选择很难保证接触到很多真正喜欢艺术电影的人们,而晚于半年的DVD销售又与电影节期间火热的市场宣传几乎脱节。再好的电影,如果很少人听说过,谁又会去贸然花15到20美金买晚些时候的DVD呢?这样的循环,艺术电影自然生存步履艰难。其实行里人早就有人重新审视什么是新环境下的传统“院线”含义。比较挑战的想法是:通称的非院线如航班、博物馆、画廊、俱乐部、露天影院、学校、医院和军队等等也该算为院线,因为在那些场合的人们通常都非常渴望看电影。
新媒体的冲击更使得青年影迷们徜徉于网络娱乐的路径。如何延揽和稳定他们,更使得传统电影节的运作改革迫在眉睫。其实像“翠贝卡”的创建人早就思量过是否要把电影节延伸为一个电影发行平台,特别是每年有几千部的独立电影被制作出,但只有小部分能有展示和与观众见面的机会。但要冲破一个传统的模式并不容易,特别是艺术电影节的创办者们多是酷爱艺术,对经营不通也多少清高不屑。对把电影节定位在艺术遴选和展示,还是扩展为推广销售大多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想法。
“翠贝卡”今年的改变可说是很大的超越。他们逐渐开始接触大的有线电视和电讯运营商,如Comcast,Cablevision和Verizon FiOS。有望与之合作以按次计费的方式发行电影到他们超过四千万的订户中。而且有兴趣的订户可在60天内任选收看。不仅如此,还以每张45美金售出五千张套票,给那些有兴趣在线收看电影节期间故事片、短片和纪录片的电影人市场推广聚会的观众。
对艺术电影节的大胆探索也有不同声音。主要是这样是否偏离了追求艺术的初衷。艺术节是否会变成一个售片子的市场。而且还有人认为新电影的生存和盈利还得靠传统的DVD销售。想想那些在网上搜寻电影的人,一旦看到心仪的DVD电影并点击购买,这样简便的消费判断比期待通过YouToub在线收费观看要更容易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