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419论坛

崖州民歌有什么艺术特色 崖州民歌的历史起源及传承概述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0
摘要:崖州民歌是海南省地方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流行在三亚、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客家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乡间并向四周传播的一种汉语民谣。古老的崖州民歌,至今仍在传唱。没有任何花哨的修饰,民歌歌手将热情的曲调注入吟唱中,把对生活的热爱用质朴的语言淋漓畅快地一一释放。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崖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崖州民歌是古崖州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古崖州文化在琼南地区的文化遗产,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崖州民歌主要流行在三亚的崖城、梅山、乐东县的九所、利国、黄流等沿海地区及东方的感城、板桥等部分地区,是老百姓喜闻乐听的民间文化。在 海南民间,就有这么一些热心于崖州民歌的人士,以保护、传承、收藏、收集或整理的方式,以实际行动来传承崖州民歌,他们的力量是有限的,却起着不可或缺、添砖加瓦的作用。

一.历史渊源

所谓"崖州民歌",指的是用客语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乡间并向四周传播的一种汉语民谣。《崖州志》指出:"崖语有六种。"其中写到"客语,与闽音相似,永宁里、临川里、保平里及西六里言之。与郡语同。"这里所说的"客语",就是用于咏唱崖州民歌的汉语方言。它属闽南语系;是福建移民在晚些时候才带来的,故沾了个"客"字。

起源宋太祖开宝五年(972)置崖州,州治设于今三亚市之崖城镇,领宁远、吉阳两县(今三亚、黄流一带)。产生、流传在这一带的民歌统称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形成有两大要素:一是中原移民不断迁入,把各地民歌传入崖州;二是移民迁入崖州经过长期共处,形成了崖州的乡音方言,民风民俗,随之便演化或产生语言通俗、乡音浓重、又相当具有地方特色的崖州民歌。

《崖州志》上没有明确记载崖州民歌的来源出处,但是从所搜集的崖州民歌年代推断,民歌相传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清朝后期。起初只是文人墨客之间为了表达感情而吟唱,慢慢传入民间在劳动人民中自由吟唱。

二.艺术特色

崖州民歌有明显的佛教"斋歌"和唐诗的印记。唐代佛教传入海南,最早在今三亚市崖城镇(即古崖州)建有佛庙"大云寺",唐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因台风袭击漂泊至振州时(即后来的崖州),就住在该寺,传播佛教文化,念唱"斋歌"(俗称)。崖州民歌的嗟叹调就出自斋歌,崖州民歌的歌词接近七言唐诗,显然是受了唐诗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七句"、"长藤句"等演唱形式打破了崖州民歌原来4句28字的框架结构,慢慢发展为30-40字不等。民歌演唱的场合不限,田间地头、屋前院后都能尽情放歌。

崖东不如崖西兴盛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崖州民歌主要风行于古称"西六里"的乡间,也即今乐东沿海一带的农村。因此,体现了崖歌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和著名歌手,都出自崖西。崖城以东也有操客语方言的移民聚落,何以歌谣在这里未能像崖西那样兴盛?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东部的客语移民来得较早,大都是宋元时期就到此定居了,而那时候,崖歌尚未在这块土地上生根;二是他们的定居点较散,过去仅落脚于永宁、临川、保平三地,曾一度处于其他民族或族群的"分割包围"中,难以形成强势的语言与文化。而"西六里"则不同,这六个里是连成片的,并且几乎属客语方言群的一统天下。此地总体上比崖东更为贫瘠,故来得较晚的闽南移民只能在这里栖身。此时已值明清之际,崖州歌谣应早定型,因客语群在崖西人多势众,这种歌谣在当地的兴盛也就理所当然了。

崖州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歌词多为七言,从人文历史、风光景色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已发现的叙事长诗不下百首,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宝。崖州民歌曲调优美动听,有号子、叫卖调、拉大调、柔情调、嗟叹调、哼小调等。常见的曲目有《十送情郎》、《梁生歌》、《张生歌》、《孟丽君》、《驻春园》等。

这种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的民间歌谣,是崖州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抒发感情、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是樵夫平民渔翁百姓之歌。

崖州民歌的内容一般有长篇叙事歌,生活长歌,短歌和对歌四大部分。长篇叙事歌(俗称歌封或大朝歌),这一题材的民歌每部都是一部叙事长诗;长歌(俗称歌牌),这类民歌的代表作有《贫家织女怨》、《十道情郎》等;短歌(俗称歌仔)以七言四句体为一首,短歌多为即兴吟唱歌,精品极多,传唱范围广,如《观音填海歌》;除此之外,还有对歌(俗称答歌),民间对歌艺人具有很强的口头即兴创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对歌内容随意,即兴唱答通宵达旦对唱不停,在民间文化中堪称一绝。

崖州民歌格律严谨,在每一首(或每一段)的四句歌辞中,要求第一、二、四句的尾音都要押韵(首句亦不许脱韵)。四句尾音的音调,也顺次严格规定为入声(或阴平)、阴平、入声、阳平。即除第一句的尾音稍可通融外,其余三句的尾音音调都不许更改。除了尾音,别的字音也须尽可能符合平仄。而对各句第四个字的音调要求尤严。此外,每一首(或每一段)中的四个尾音均不准彼此重复。总之,就韵律而言,它比绝句或竹枝词还严格。

二.代表作品

《十送情郎》、《梁生歌》、《张生歌》、《孟丽君》、《驻春园》等。

三.传承意义

崖州民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以来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由于民间艺术根植的土壤就是广大群众,民间对民歌的改造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民间歌者借物咏怀,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全部注入歌曲之中,为民歌形式和内容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但是由于很少掺杂市场因素,缺乏市场推广使得包括崖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推广之路越走越窄。如同我国众多古老民间艺术文化一样,崖州民歌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艺术传承问题。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这种民间音乐难与来势汹涌的流行音乐相抗衡,如不及时抢救保护,就会随着传人的离去而消失。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崖州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推荐:

海南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约你看琼剧 学黎锦 知海南文化

黎锦主要有哪些图案 黎族织锦工艺特点概述

临高人偶戏有哪些表演特点 临高人偶戏历史起源及传承价值概述

黎族面具舞有哪些表演形式 黎族面具舞的起源与传承概述

黎族纹身的传说 黎族纹身有哪些过程 黎族纹身文化概述

琼剧起源于什么时候 琼剧艺术特色及传承现状概述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相关推荐
海南主要有哪些庙会 海南宗教文化概述
海南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省份,现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道教五种宗教。全省现有信教群众约八万人,其中:佛教2万多人,伊斯兰教八千多人,天主教一千多人,基督教四万多人,道教约一万多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22个,其中佛教14个,伊斯兰教7个,天主教8个,基督教29个,道教1个。依法成立和依法登记的宗教团体35个,道教目前尚无登记的宗教团体。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海南有哪些庙会吧!
海南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约你看琼剧 学黎锦 知海南文化
在悠久的华夏文明中,海南岛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从远古到现代,她都是中华文明中重要的分支。那么海南有哪些文化特色呢?本文接下来就盘点了海南传统文化知识大全,告诉你海南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呢?海南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又有哪些呢?以及海南还有哪些民俗禁忌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海南的结婚习俗文化、海南饮食文化、海南传统节日习俗文化大全以及海南的传统曲艺(琼剧、崖州民歌)、建筑文化吧!
海南文化 海南省 ★★★
2.6万+ 152
海南方言有哪些特点 海南方言特色介绍 海南地方言概述
海南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会。海南岛原先没有人居住,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百越族的一支从两广横渡琼州海峡到达海南岛,这就是今天黎族的祖先。后来,汉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相继移居海南,逐步形成海南今天多民族聚居社会。经过历史演变,各民族的某些特征在不断被同化,但是作为本民族最基本特征的方言被世代保留和延续焉。形成了今天众多的海南方言。
独具魅力的海南椰子文化 海南椰子文化概述
海南岛又称“椰岛”,椰子树是海南的象征。椰子树千百年来在海南人民的生活中有举足轻重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不但可以生产椰子汁、椰子果、令人填饥裹腹,它的树、它的叶、它的壳还可以做成家私、工艺纪念品供人生活中使用和欣赏品。同时,他还能为人类提供遮雨挡风避署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大概的了解一下海南椰子文化吧!
海南饮食文化特点 独具特色的海南饮食文化介绍
海南拥有丰盛的物产资源,许多名特原料都可以制作特色菜品。海南不仅有海鲜菜、热带菜,更有绵延2000多年、由奇绝的百越菜演化而来的黎族菜。过去,作为粤菜的一个地域分支,海南菜的菜品总量在1000种左右。那么海南有哪些名菜呢?海南黎族的饮食文化又怎么样呢?海南的小吃有哪些呢?下面本文就为大家盘点海南的饮食文化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 海南省
1.2万+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