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套胶的选择
正贴海绵胶:以速度为主的球手会较多使用此类球拍,尤其是以中国式直板抉攻最有代表性。此类球拍发力打出的球会略带下旋,但在拉球及制造旋转方面不及反贴胶皮强。
反贴海绵胶:由於反贴胶皮本身带有较大的粘性,兼摩擦力强,容易制造旋转,故以弧圈型选手使用者较多;但也有部份使用反贴打快攻,主要是加强在发球、搓球方面的旋转质量。
长胶: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胶皮不易主动制造旋转,主要是依靠来球的不同旋转而产生相反旋转,使用者以打法多变的球手为主。他们通常会转换不同性能的胶皮来击球,以增加在旋转、速度方面的变化。
1、怎么选择合适硬度?
初学者对胶皮硬度的感受最直接,选择硬度不只是海绵参数的比大小,硬度合理了,胶皮配置已成功大半。合适的硬度,是在发七八分力量击球时,刚好能够打透海绵,感受到球板的力量和形变。
如果粘合没有问题,打起来发闷,不够通透,那要考虑降低硬度。若很轻的力量都能撞透板,发力后球板震颤感太强,则需提高硬度。更换球板时,如果球板硬度提升明显,则需适当降低胶皮硬度以防整体偏差太大。
专业运动员往往要求更细,在没有高质量训练的环境下,会主动降低胶皮的硬度,以获得稳定性。而当赛前增加了训练量,再提高到适宜的硬度。业余球友在球不熟的阶段,略降硬度,也许更加理想。
硬度大的胶皮,出球速度不一定也快。在球板一定的情况下,是回弹损耗越小的胶皮出球速度越快。内能胶皮一直追求的,就是高储能、高回弹、低损耗的理想状态。
2、配胶为什么“正手硬反手软”?
国家队一直强调多用正手,是考虑到了中国人的身体条件与正反手的生理区别。正手的发力距离较大,动作相对容易掌控,且比赛及练习中使用较多。无论专业还是业余,通常正手手感较好,发力能力更强,进攻质量更高。
因此,正手能够适应硬一些的胶皮,能够发力打透并且控制住。反手发力能力稍差,故台内挑、带、撕等轻快动作较多,多借助球板力量,需要小力量能打透的胶皮,通透、较软成为选择标准。
3、直板反面不用,也要贴胶皮吗?
这要说到持球感了,顾名思义,即为球拍持球的程度与可控度。对于较薄(小于5.8毫米)、较软的球板(如STIGA OC),贴单面胶皮会过于单薄,手感显得“干”。如果正面反胶,反面为薄海绵的颗粒胶的话,整体感觉会变软,持球感会增加。反面贴厚海绵的正胶或者双面反胶,手感上会觉得更软,持球性也较好。感谢关注乒乓生活!
而对于厚重的直板,板身比较坚挺,单面攻击效果好,贴双面反胶则略显累赘,薄海绵的颗粒胶则是较好的反面选择。如蝴蝶王,双面反胶会拖累速度,吃球时间是增加了,但持球感反而下降,手感浑浊。
所以,反面胶皮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增加反面胶皮的厚度及硬度,会使手感变软、持球时间变长,反之则变硬、持球时间变短。可根据自身需要调节,尤其是反面胶皮使用率不高的直板球友,可通过调配反面胶皮来增强正手稳定性。
4、胶皮重点好还是轻点好?
较轻的球拍摆速无疑更快,手腕微调动作会更宽裕。但是太轻的球拍很难保证足够弹性,所以此问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
对于横板,胶皮通常要顶着拍柄粘贴,难以靠减小面积来减重,只能换个轻点的胶皮型号,增重倒是不难。通常横拍不要超过190克,否则对使用者的肌肉力量要求很高,业余爱好者往往难以承受。对于初学者来讲,175-180克是最理想的范围。
对于直板,正手胶皮由于留出空位,可以减轻些许重量。反手亦可按需留空,不贴满,整体减重。但胶皮越靠拍头,球拍整体重心也越靠拍头,虽无绝对的高下之分,但要符合个人手感习惯。如果几乎不横打,反面可以贴颗粒胶配重、调节手感。颗粒胶通常较轻,尤其是长胶,可大大降低球拍整体重量。对于初学者,直板较为理想的重量是在170-175克之间,不超过180克最好。
5、胶皮也能调节震颤感?
球拍的手感,说穿了就是击球震动传递到手上的感觉,高手往往能够根据震动反馈来微调动作。击球若无震颤感,会觉得球拍没有灵魂。如果震颤太强,成了震手感,就是负面效果了。
通透、较软、较薄的胶皮,能感受到更清晰的震颤感,反之亦然。进口胶皮普遍通透,所以很多球友反手贴外套来增强手感。对于直板而言,中指顶在反面胶皮上,感受最为深刻。有些球板震颤感太强,需要选择或厚或硬的胶皮来减弱震手感,使击球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