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服的起源可追溯至12世纪的欧洲,那时,第一所大学在欧洲建立,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神职人员,且多在户外或没有暖气设施的教堂上课,出于御寒需要,它们都会身着色彩朴素的统一服装。
1222年牛津会议,StephenLangton提出所有教士都应该穿一种叫cappaclausa的套在袍子外面的长披肩。很快新建的大学都采用了这一设计,于是这就成为了学位服的标志。
1321年,科因布拉大学要求本硕博学生都要穿纯色长袍。到了都铎王朝,牛津和剑桥都把此款式作为了学位服的标准。后来为了舒适度,外套逐步被摈弃,而长袍被保留了下来。颜色上则保持纯黑。
学位服在美国最早流行于17到18世纪的“殖民地学院”时期,并在1895年首次统一服装规范,后又在1932年产生标准的学位服穿着规范体系。到了19世纪晚期,开始用特定颜色来代表不同学术领域,而颜色的标准也在几百年以来经常改动。而学位服在中国的流行则始于20世纪中期,并在1994年正式确立中国学位服的规范体系。
学士服是最基本的学士服,学位帽为方型黑色,学位袍为全黑色,流苏也为全黑色。至于垂布,按照《学位服着装规范》就规定:“饰边处按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分别标为粉、灰、黄、绿、白、红颜色。”
硕士服的学位帽为方型黑色,学位袍为蓝、深蓝两色,流苏为深蓝,垂布与学士服一样。
博士服的学位帽为方型黑色,学位袍为黑、红两色,流苏为红色,垂布与学士服一样。
导师服的学位帽为方型黑色,学位袍为红、黑两色,帽流苏为黄色,垂布与学士服一样。
校长服的学位帽为方型红色,学位袍为全红色,帽流苏为黄色,垂布与学士服一样。
在戴学位帽时,帽子的开口部位置于脑后的正中位置,帽顶须与着装人的视线平行。
流苏系挂在帽顶的帽结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获学位时,流苏垂在着装人所戴学位帽右前侧中部;学位授予仪式上,授予学位后,由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校、院、所长)把流苏从着装人的帽檐右侧移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状。
穿着学位袍,应自然得体,学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装。
垂布为套头三色兜型,佩戴在学位袍外,套头披在肩背处,铺平过肩,扣绊扣在学位袍最上面的纽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后。
应着白色或浅色衬衫,男士应系领带,女士可扎领结。
男士着深色裤子,女士着深色裤子或,深、素裙子。鞋子,应着深色皮鞋。
我国实行的学位服,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决定统一制作的,它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惯例。参照国际标准,我国学位服也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组成,款式、颜色与世界惯例大致相同,区别仅仅是学位袍在袖口处绣有长城图案,袍的前襟纽扣采用中国传统的布制黑色“如意”扣,套头三角兜形垂布采用织有中国民族特色花纹的织锦缎制作,带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民族特色。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