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避雷针的原理是什么
避雷针是根据尖端放电原理制成的。避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
以避雷针作为接闪器的防雷电原理是:避雷针通过导线接入地下,与地面形成等电位差,利用自身的高度,使电场强度增加到极限值的雷电云电场发生畸变,开始电离并下行先导放电,避雷针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尖端放电,形成向上先导放电,两者会合形成雷电通路,随之泻入大地,达到避雷效果。实际上,避雷针是引雷针,可将周围的雷电引来并提前放电,将雷电电流通过自身的接地导体传向地面,避免保护对象直接遭雷击。
二、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多少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简单一点说,一级保护是以30米为半径、二级保护是45米为半径、三级保护是60米为半径做弧的保护范围。
1、计算方法
避雷针的保护半径与高度(h)有关,以及与所现的滚球半径有关,D为滚球半径(闪击距离)。
第一类建筑物为D=30米、第二类建筑物为D=45米、第三类建筑物为D=60米。
2、保护范围采用规范之计算公式:Rx=½{h(2hr-h)}-½{hx(2hr-hx)}。
(1)其中Rx为避雷针在距离地面hx米处的保护半径(米)。
(2)hr为滚球半径,根据建筑物类别取值30、45、60。
(3)hx为被保护物的高度。
一般来说,避雷针越高,保护范围就越大,保护效果也越好,但考虑到避雷针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避雷针大多建设在35米-45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