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怎么检查
(一)体格检查
急性肝炎或者慢性肝炎患者都可能伴有有黄疸、蜘蛛痣、肝大,触诊的时候可以发现有肝大、脾大的情况,严重的有腹水。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2、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以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除胆红素阳性外,还可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或管型。
3、肝功能检查
包含了转氨酶、胆红素、蛋白以及凝血功能、血氨等项目。
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在肝脏,AST80%存在于肝细细胞线粒体中,仅20%在胞浆。在肝病时血清AST升高,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病变持久且较严重时,线粒体中AST释放入血流,其值可明显升高。急性肝炎时如果AST持续在高水平,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心肌其其他脏器细胞受损时,AST亦升高,应予以鉴别,以免此类疾病被肝炎症状所掩盖。
②胆红素: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时血清胆红素升高,活动性肝硬化亦可升高且消退缓慢,重型肝炎常超过171vmol/L。一般情况下,肝损程度与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直接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的比例尚可反映淤胆程度。
③血清蛋白:主要由比蛋白(A),α1、α2、β及Y球蛋白组成。前4种主要由肝细胞合成,Y球蛋白主要由浆细胞合成。在急性肝炎时,由于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约21天,以及肝脏的代偿功能,血清蛋白质和量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中度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出现白蛋白下降,Y球蛋白升高,白/球(A/G)比例下降甚至倒置。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则从另一角度来检测白、球蛋白各成份的相对比值,起到相同的诊断作用。
④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A高低与肝损程度成反比。
4、血清学检查
检查发现肝功损害后,做相应的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检查,看有没有病毒性感染的情况。
5、病理学检测
取肝脏的细胞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因此建议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由专业医师进行判断。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因,对慢性肝病来说,它的好处就是,如果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用不用进行抗病毒治疗,通过肝脏的病理学检查,可以得到参考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做腹部B超和CT的检查,对判断病情有很多的帮助。
1、B超扫描
B超扫描是肝脏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费用低廉,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的准备,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在发现肝内病变、鉴别良、恶性及随诊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普查。
2、CT扫描
可发现肝内较小病灶,对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性高,具有高灵敏度、无创伤性等特点,是肝脏疾病较为可靠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普通CT扫描仅能发现病变,必须行增强扫描及多时项增强扫描才能鉴别病变的性质,并明确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MRI
优点是软组织对比度高,不需要任何造影剂便可获得较好的解剖关系。一般常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T1加权像能清晰地显示肝脏解剖关系,显示病灶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T2加权像虽然空间分辨率差,解剖关系显示不良,但对比度好,密度分辨率高,可为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
4、选择性肝动脉血管造影
可较好地显示由肝动脉供血的肝细胞性肝癌。肝血管瘤亦有特征性表现。但血管造影为创伤性检查,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又有迅速地发展,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血管成像质量与肝动脉血管造影非常接近,因此,诊断性血管造影已不作为肝脏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仅作为治疗手段或在行CT血管造影时置管。
5、放射性核素扫描
可提供肝脏区域性的功能和解剖关系,具有敏感性高、分辨率低及特异性差的特点。3cm以下的病变常常漏诊。使用7照像机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SPECT),配合不同的显像剂,根据肝脏摄取及潴留时间的差异,可提示局部肝功能的变化,为肝脏病变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