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涌是什么意思
管涌又称潜蚀、流土,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堤防背水侧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含义的险情的统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也属于管涌现象。高水位渗压下,堤基土体中细颗粒沿粗颗粒间空隙被水流带出堤基外的现象称为管涌。当其出口处于砂性土时,表象为翻沙鼓水、周围多形成隆起的沙环;当其出口处于粘性土时,表象为土体局部表面隆起、浮动或大块土体移动流失,此时也称为流土。
管涌险情的发展以流土最为迅速,它的过程是随着水位上升,涌水挟带出的砂粒和泥土增多,涌水量也随着加大,涌水量增大挟带出砂粒和泥土也就更多。如将附近堤(闸)基下砂层淘空,就会导致堤(闸)身骤然下挫,甚至酿成决堤的灾害。
管涌怎么形成的
一般来说,长江中下游平原冲积地层,上面是粘性土,往下是粉砂、细砂等。砂层间也有粘性土夹层的,再往下则是沙砾及卵石等强透水层,在河床中露头与河水相通。由于渗水流经强透水层的压力损失小,堤内数百米范围内粘土层下面仍可能承受很大的水压力。如果这股水压力冲破了粘土层,下面的粉砂、细砂就会随水流出(在没有反滤层保护的情况下),从而发生管涌。
管涌出现的原因
1、防御水位提高,渗水压力增大,堤背水侧地面粘土层厚度不够。
2、历史上溃口段内粘土层遭受破坏,复堤后,堤背水侧留有渊潭,渊潭中粘土层较薄,常有管涌发生。
3、历年在堤背水侧取土加培堤防,将粘土层挖薄。
4、建闸后渠道挖方及水流冲刷将粘土层减薄。
5、在堤背水侧钻孔或勘探爆破孔封闭不实和一些民用井的结构不当,形成渗流通道。如1995年荆江大堤柳口堤段,距背水侧堤脚数百米的地方因钻孔封填不实,汛期发生了管涌。
6、由于其他原因将堤背水侧表土层挖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