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路况徒步穿越技巧
1、青石板路
这种青石板路的路面已经变得非常光滑。一旦遇到雨雪容易发生事故,轻则跌跤、崴脚,重则骨折重伤。雨后,上山时除了穿防滑的鞋以外,心情还要放松。行走时重心不要太靠前,重心方向要和地面的石板垂直,尽量使用登山杖。背大包时包的重心应该是中部偏下,手尽量扶着岩壁或树木。下山时一定要用登山杖,重心略微前倾。脚的落点尽量踩在石板之间的缝隙,或者路旁的草木上。两个人之间一点要拉开距离,避免一个人跌倒后铲倒好几个。雪后,最好用四齿的冰爪,如果不用冰爪,脚一定要落在路旁树根或草木上,登山杖必不可少。
2、跳石路
雨季,大雨来临之前、大雨刚过时不要去峡谷跳石,小心山洪暴发。准备好一双底厚一点硬一点的登山鞋,在跳石之前要先检查鞋带是否松动,然后要把背包肩带和腰带拉紧,让背包紧贴背部,以免跳跃时背包晃动、重心不稳导致失足。跳石时眼睛要注意观察前方的情况,准确判断下一个落脚点,注意观察某些石头上留下的长期作为落脚点的暗痕。另外,一定要把鞋底清理干净,如果鞋底粘上了沙子,就要小心你的膝盖和门牙喽。
3、泥泞路
走这种路面时鞋底一定要抓地,要充分利用登山杖作为支点,以免不注意一脚踩进很深的烂泥里。另外,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大,雨雪天后土路路面非常容易结冰,危险系数比较高,遇到这种情况上下山时要充分利用登山杖和可以攀扶的东西,注意攀扶物体时要先确保该支点是牢固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4、灌木丛
走灌木丛要带上眼镜、帽子、拉上冲锋衣的拉锁,队员之间至少要保持1.5米的距离,防止前面的队友带倒的树枝反弹回来伤到自己。时刻提醒后面的队友注意距离过远容易迷路。
5、石块路
上山时除了穿防滑的鞋以外,心情还要放松。行走时重心不要太靠前,重心方向要和地面的石板垂直,尽量使用登山杖。背大包时包的重心应该是中部偏下,手尽量扶着岩壁或树木。下山时一定要用登山杖,重心略微前倾。脚的落点尽量踩在石板之间的缝隙,或者路旁的草木上。两个人之间一点要拉开距离,避免一个人跌倒后铲倒好几个。
6、山地路
在山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一般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
7、雪地
在下雪时行走,或走在积雪时间较长的地上,最重要的是步幅要小且保持固定步调,靠自己的步伐有节奏地走。在积雪上行军,要拣雪硬的地方走。在松软的雪地上长时间行走时,要跨大步,缩短在雪地行走的时间。行走时要先把脚往后稍退一点,再向上抬脚大步迈向前方。脚后退是使雪鞋前有活动余地,向前迈出时还可以起到拂去附雪作用。
8、河川涉水
在过河时,首要工作是仔细观察水流的情况。水流缓慢的,可选较浅处渡过,并在容易上岸的岸边登陆。而在瀑布的正上方或旁边,河通常较深,且水量多,绝不可渡过。河道较窄的上游,趟水过河也许可行——但首先要用撑竿试一试河水的深浅。可能会有落脚的岩石,也可人为地放置石块,帮助自己趟过河去。河流三角湾外通常波涛汹涌,河面也很宽,有些河流甚至会受潮汐影响,不要在其处穿越。除非有木筏或浮艇,否则还是应向上游前进,寻找适合穿越的河段。在宽阔河面,迫不得已而又有条件有能力时,可捆扎浮排泅渡过河。
9、台阶路
应对台阶路,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好登山杖,调整脚的方向,调整登山杖的长度,始终保持登山杖在你的身前方,在下台阶时变换脚尖方向,稍微侧步,这样可以变换腿部发力肌肉,减轻肌肉压力。
10、泥土路
这是登山时最常见的路面,很多山间泥土小道都是由山友们,或者当地的山民踩踏形成的,土质松软可以缓冲不少腿部压力,走起来也比较轻松,但是这样的路最怕遇到雨雪,雨天湿滑,雪天结冰,赶上雨雪天气,挨摔是正常现象。雨天没有什么好办法,穿防水徒步鞋,只能注意一点,雪天可以戴雪套,冰爪可以帮你很好的解决问题。
11、乱石坡
途径乱石坡,一定要保持和队友之间的距离,在上下山时,踩每一步前都要先试探一下石头有没有松,在有雪、落叶覆盖时,更要用登山杖、脚摸索踏稳后再迈步。
12、山脊路线
走山脊路线,一定要全神贯注,穿专业的徒步鞋,戴手套,因为很多地方可能会手脚并用,在北方,遭遇大风时更添风险,尽量绕行或快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