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高中毕业,考入辅仁大学化学系。
1947年秋,于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
1949年,在《中国化学会会志》上用英文发表了第一篇研究论文《修正特鲁顿规则》(ModifiedTroutonsRule)。
1950年3月,留在北京大学任教。
1951年9月,任辅仁大学化学系讲师,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化学系讲师。
1956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同时开始讲授专门化课程如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
196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78年,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量子化学研究室。
1979年7月,晋升为教授。
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5年,墨西哥国立大学讲座客座教授。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0年10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1961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先进工作者。
1977年,当选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中国化学会第22、24届常务理事,北京化学会13、14届理事长,现任《高校化学学报》、《中国化学快报》等6种期刊编委。
197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学科组组员。
1984-1990年,国家教委理科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
1986-1990年,中国化学会第廿二届常务理事(1986-1990)和第廿四届常务理事(1994-1998)。
1988-199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物理化学评审组评委。
1991-1995年,国家教委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