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文明的尺度。河东大地能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盐。作家周宗奇在《守望潞盐》一书里说,“世间食盐种类有四:曰池盐、海盐、井盐、岩盐。何谓潞盐?中国池盐之一种,产于山西省运城市,即古之河东郡。运城古名盐氏,汉时曾设司盐都尉,故又称司盐城。元初改称潞村,于是运城盐池所产之盐便称作‘潞盐’。潞盐是人类较早取用的盐种之一,其信史可远溯于周代。有方家说:‘睽诸史册,运城盐池(所产之潞盐)。可谓与我华夏民族同龄的古老而殊异的宝藏。’”河东盐业博物馆的价值也由此可见。
河东盐业博物馆位于运城市盐湖区盐池的北岸,当地人习惯称之为“池神庙”。它也是我国惟一保存良好的盐神庙。
池神庙坐北向南,总面积2.6万平方米,依丘陵地势高低错落而建,其南门正对着浩渺的盐池。站在池神庙高处俯瞰,碧波荡漾的湖水和白茫茫的硝堆相映如画,湖水南岸的中条山一览无遗,“千古中条一池雪”的诗景美不胜收。
据了解,池神庙当初较有价值的一件文物明代石刻《河东盐池之图》,是山西运城盐池的一幅历史图画,把明代运城盐池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作了形象的记录。据称,有位英国人曾经出“天价”要求获得一纸拓片而不得,其历史、艺术价值可想而知。1970年,该石刻被存放到盐湖区博物馆收藏。
另一件是唐《盐池灵庆公神祠颂》石碑,全文记颂河东盐池在唐时由王朝主持整修并赐名祭神的盛况,现存放于舜帝陵。现在馆内较珍贵的文物是中轴线上的那片碑林,当中以元代皇帝铁穆耳所树的《新建池神庙碑》较为有价值,碑文先说对庙修葺的情况,转而记述对盐池的经营管理。该碑分两块,分置东西两处,体现了从此时开始,池神庙对盐池东、西两池的池神分别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