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是按照我县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规划——西线黄河风情游和东线长城边塞游的大框架下规划的,景区位于偏关县水泉乡水泉村,地处东线120里长城的中心位置,是偏头关的一个重要关口。景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由明代古长城红门口遗址、水泉营古堡和水泉战备地道三部分组成。水泉堡始建于明朝成化二年(1466),是长城红门口的驻军堡,红门口是长城要塞,水泉营是镇守红门口的游击将军署,号称“三关前哨”,在隆庆四年(1570)“隆庆议和”之前,这里曾上演过一个多世纪惨烈的历史红色大剧。红门口是古长城要塞,是古代中原国家通往塞外的关口,相当于现今的海关,遗址位于水泉堡东侧河道处。1968年,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水泉堡又成为北京军区“长城沿线战斗村”建设工程之一,明代地上长城搬到地下,成为现存全国规模最大战备地道。
水泉营古堡
主要围绕一条古道和一条主街道进行规划建设,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现已完成了古道、古戏台、古牌楼、南门旧箭楼的修复工程,两个角楼完成了设计工作,主街道完成了立面墙整治工作,基本上可以供游客参观。水泉村已被列为乡村旅游重点村,游客接待中心在建,十多处农家乐、休闲农业均已完成规划。
战备地道
分两期挖掘而成,第一期(1968年至1969年)是水泉人民响应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挖土地洞约4500米,第二期1970至1980年水泉村被北京军区确定为长城沿线战斗村后,由县人武部、县革委会、人防办组织全县15个公社的民兵分批分期在土地洞基础修筑砖砌地道,地道利用的砖均为明长城上的砖,地下长城因此得名,两期历时13年共计挖出土砖地道8900米,其中砖砌约4500米,现在我们经过修缮可供游客参观的地道有3000米左右。
红门口遗址
恢复重建敌台桥洞和左右翼台,主体两翼长城延伸攀上山顶,各建烽火台一座,体现长城关口的宏伟气势。红门口建设互市商业群雕,反应当时互市的繁荣景象。景区配建小型古代战争展览馆、餐厅、卫生间、停车场等,以提高景区的品质。现已完成设计等前期工作,明年准备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