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活动手段
1、假冒公检法机关诈骗
诈骗者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等方式,向受害者发送虚假的罚款通知或法院传票等信息,以此骗取钱财。
2、虚假投资诈骗
诈骗者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受害者推销虚假的投资项目,骗取受害者的钱财。
3、假冒银行诈骗
诈骗者冒充银行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等方式,向受害者发送虚假的账户异常通知等信息,以此骗取受害者的银行卡信息和密码。
4、假冒公益机构诈骗
诈骗者冒充公益机构工作人员,向受害者推销虚假的慈善项目,骗取受害者的捐款。
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
1、 盗窃
骗子借助或只用转账的情况下,谎称要帮助用户退款或核实身份信息,然后骗取对方手机号、验证码、账号密码等信息,银行卡内的存款也很快被转走。
2、营销欺诈
骗子通过伪装成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等知名品牌的形式发布虚假消息,利用人们对品牌的信任,吸引他们关注、分享,从而达到牟利的目的。
3、极速贷款
骗子通过虚假贷款广告,虚构创造就业岗位、短期解决资金压力等迷惑消费者,并通过收取高额手续费的方式在危机中榨取资金,甚至是精神、心理或吸毒等多方面危害。
4、神秘邮件
骗子会以电子邮件形式向受害者提供“一份看台”或“一份不可多得的特权”等交付。消费者往往被其突然的机会所吸引,慌乱中向骗子漏洞,不加思考便点击了不知名链接,造成大量资金流失。
电信诈骗利用了人们的什么心理
1、贪婪心理
贪婪心理是电信诈骗的一个主要诱因。犯罪分子往往会以高额回报、低风险等为噱头,引诱受害人上当受骗。例如,诱骗受害人投资虚假项目,或者以中奖为名义骗取受害人的钱财等。这些诈骗手法都是基于受害人的贪婪心理,让受害人产生高额回报的幻想,从而放松警惕,最终被骗。
2、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也是电信诈骗的一种常见手法。犯罪分子往往以警察、法院等公权力机构的名义威胁受害人,让其产生被逮捕、被罚款等恐惧心理,并诱导其付款以“解决问题”。另外,犯罪分子还会以假冒亲友或者绑架等方式,让受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从而迫使其付款。这些手法都是基于受害人的恐惧心理,让受害人产生“宁可多付钱,也不想冒险”的想法,最终被骗。
3、社交心理
社交心理也是电信诈骗的一个重要因素。犯罪分子往往会以冒充亲友、同学、同事等身份,与受害人进行交流,并利用社交心理让其产生信任感。例如,以“我是你的老同学”为名义,与受害人聊天,然后以“我有个好项目,你有兴趣不”为噱头,引诱受害人投资。这些手法都是基于受害人的社交心理,让受害人产生“信任自己的朋友”的想法,最终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