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娥是乐平市第一位在中国纪传体史书《二十五史》中立传的人。饶娥在去世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为她撰写碑记,宋代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任饶州知府时也写诗咏吟她的事迹。饶娥又叫琼贞,相传她父亲饶绩砍柴时不慎坠入河中溺亡,饶娥沿河滩寻找父亲三天三夜,眼里哭出的血都洒满了河滩,最终倒毙在河滩上。她的孝行感动了天地,顿时雷电交加,河中的鱼虾龟鱉把饶绩的尸体托出了水面。后世为纪念其孝行,还为她建造了庙宇。
洪皓,乐平人多称其为“洪公气节”的洪公。洪皓生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的北宋哲宗元祐年间,他在国家民族艰难之际,以天下为己任,怀康国济民之志,秉忠孝节义之风,积极入仕,是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27岁中进士,后在南宋任礼部尚书时,出使金国,被扣留在荒漠十五年,坚贞不屈,艰苦备尝,全节而归,被高宗称赞为第二个苏武。
王刚中是南宋著名大臣。南宋绍兴十五年赴京应考,提出革除时弊的对策,深得宋高宗器重,被点为进士第二名(榜眼)。入仕后,正值金宋交兵之时,面对主战、主和两派严重对立的现实,他选择了“主战”,坚决抗金,时时不忘收复中原。王刚中为官清廉,升任宰相以后,更是为朝廷殚精竭力,尽其所为。他一生著书100多卷,其中《易说》《仙源圣记》《汉唐史要览》《春秋通义》在哲学、史学研究上颇有价值。
洪迈是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洪迈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为政清廉的官吏,更是一位文学家,他于后世的知名度甚至原高于他的长兄与父亲。他一生著作有40多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容斋随笔》,被历代名人誉为“垂范后世”的佳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当政者具有资政、资治作用。最值得一提的是,《容斋随笔》还是一代伟人毛主席的终生珍爱,临终时此书还摆在他案头。
马廷鸾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马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著有《碧梧玩昔集》等。
马端临是马廷鸾之子,宋末时期著名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大学集注》《多识录》等。马端临为谋求治国安民之术,探讨会通因仍之道,讲究变通张驰之故,以杜佑《通典》为蓝本,花费30年时间完成了明备精神之作《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体例别致,史料丰富,内容充实,评论精辟,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被历代史学家誉为“三通”之首。
袁闻柝其父袁迹山是饶州府学秀才,精研医理。袁闻柝自幼秉承父志,专业行医。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太平军多次攻打乐平,乐平土绅兴办团练,以图自保。他从此弃医习武,致力于军事。咸丰十年(1860年),他亲率乡勇,协助左宗棠与数万太平军在乐平北郊激战获胜,深得左宗棠赏识,被保荐从九品官阶。后任台湾知府,在任期间,他积极抵御外侮,特别是为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开发台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夏廷宜,饶河戏名伶,擅演二花。武艺高强,爱行侠仗义。光绪30年(1905年)他随班在西乡演出,恰逢官府向靛农横征暴殓,夏廷宜义愤填膺,率众举刀进城示威,捣毁了官府的统捐厘局、厘金卡、盐卡、缉私卡,火烧天主堂,击沉护卡炮舰。在击溃前来镇压的官兵之后,揭竿而起,高举“混天起义”的大旗,拉起一支三千多人的农民起义队伍,火烧县衙,闹得轰轰烈烈,声名远播。清朝廷惊慌失措,敕令九江道瑞徵率重兵镇压。经过三年的浴血斗争,夏廷宜领导的起义最后失败。
戴良谟是著名数学家戴良谟,又名远猷,乐平市洺口乡戴村人。1926年创办乐平中学,亲任校长,并兼授数学,大革失败后,戴良谟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继续深造。1949年建国后一直在华中理工大学任教。戴良谟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台上度过,他的学生中,不少是国际知名学者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教书之余,他潜心学问,著、译甚丰,重要著作有《戴德肯氏实数乘法新定义》《微积分讲义》《高等数学》等,译著有《非标准分析》等。
石凌鹤是著名剧作家,曾任江西省文化局长、省文联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早期曾与郭沫若、曹禺、夏衍、田汉、阳翰笙、王莹等过从甚密,是第一批“左联”作家。他的剧作有着很高的水平,一生中创作和改编的剧本达四十四部,改编的《西厢记》称为《石西厢》,被文坛泰斗茅盾评价说:“《石西厢》为最好。”后改编的《游园惊梦》被毛主席给予了“美秀娇甜”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