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质秋天如何正确进补
1、气虚者多吃山药、牛肉
一般来说,气虚人群以亚健康状态多见,常见于办公室族、学生和一些大病初愈后的人,常有疲乏无力、气短自汗、头晕心慌等症。此外,很多人在平时还容易感冒、饮食无味、大便次数多。日常饮食多补气血,可用人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煲汤,也可多用山药、薏米、白扁豆加红枣煲粥。不过,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每次每种中药不要超过一两。此外,身体虚弱、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为相宜。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
2、阳虚者多吃韭菜、羊肉
此类患者以少女比较多见,体质多怕冷,伴有手足不温、疲乏无力、腰酸腿沉、小便次数多或不能憋尿、不能食凉、食凉易腹泻或腹痛等症状。中医提醒,秋季是阳气收敛的季节,此类人群进补以收不以散为主,要多吃温补性食物。日常饮食可选用益智仁、杜仲、胡桃、芡实米、金樱子、冬虫夏草、干姜煲汤或煲粥,也可食用韭菜子。肉食可选用羊肉、狗肉之类,但注意用量不要太大。另外,少吃反季节瓜果蔬菜和冰箱里的冰冻食品。容易腹凉的女性朋友,不妨喝点生姜红糖饮,生姜30克,煎汤后加红糖调匀饮用,有暖胃祛寒的作用。
3、阴虚者多吃枸杞、鱼肉
这类人群多见急脾气和更年期的人,较怕热,常有面部热感、手心足心热感,或有口干咽干、睡眠不实、夜间盗汗等症状。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日常饮食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尽量避免卤、腌、酱类的菜,以免加重内热。可选用吃梨或用枸杞子、百合、生地、莲藕、何首乌等煲汤或煲粥,肉食可选鸭肉、鱼肉之类。需要注意的是,人们进补喜欢用人参,若不注意辨证,会招致一些副作用,如阴虚阳热之人服用后或上火口鼻流血、腹部胀满等。一般来说,少量服用西洋参、太子参比较平和,而高丽参、红参容易上火。
4、痰湿体质多吃陈皮
痰湿体质的人平时需要多食用一些祛痰化湿的食物。日常可以喝陈皮普洱茶,普洱对于消食化痰和降血脂都有很好的作用,而陈皮可以健脾胃,理气化痰,这两者相配合是非常适合痰湿体质的人饮用的。
5、湿热体质多吃冬瓜、水芹
冬瓜、水芹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多吃青菜尤其是有苦味的蔬菜。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注意调理情致,防治有口苦、大便干燥、火气大、易烦躁、易脸红、小便黄赤等问题发生。
不能熬夜,烟酒不能碰,不能吃辣,少吃稀饭、汤面会膨胀的东西,尽量不喝冷饮,要进行忌口。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秋季进补禁忌
1、无病进补
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慕名进补
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流鼻血,甚至还可因血压升高导致脑溢血,危及生命。
3、虚实不分
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多多益善
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以药代食
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推荐阅读:
【秋季身体调理】秋季如何调理身体?掌握这些知识让你身体更健康
【不同体质秋季养生】不同体质人群秋季如何养生 不同体质秋季养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