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归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二、什么时候开始数九
关于《数九歌》的起源已经无从考究了,并且在各地的版本也不同,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冬至节气以后才开始数九。每隔九天算“一九”,分别为“头九”、“二九”、“三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等过了这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天气也就由寒冷变得暖和了,古人也把这两个多月称之为“数九寒天”,或者是“九里天”。
三、数九习俗的由来
数九起最早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查到确切的资料。但是,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数九”的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就我国多数地区而言,二九过完时,天气并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四九完时,差不多是“大寒”节气了,所以说“三九四九,冻死母狗。”五九以后,大地渐渐回春,天气由冷渐暖,故“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单衣行走。”到了九九,已是“惊垫”节气,所以“九九闻雷,响声持久。”这些歌谣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生动反映九九中的天气变化规律。
四、哪个“九”最冷
三九四九是最冷的九!这个和能量收支有关,大气的冷暖,根源在于太阳,但还需要一个中间媒介,地表。从一天的变化看,白天太阳照射大地,地表暖了,再加热大气,晚上地表散失热量,冷却大气,在一天中出现冷暖交替,由于经过了地表这个中介,热量传导有个滞后,正午光照最强,一般下午气温最高。放到一年四季当中的变化,夏至我们国家接收的太阳照射最多,但要在稍后的小暑大暑体现为最热,冬至接收的太阳照射最少,在稍后的小寒大寒,或者说三九四九体现为最冷。由于每年冷空气活动并不一样,每年最冷时段可能在三九四九前后有浮动,但平均下来,还是三九四九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