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怎么养生
1、作息
在夏季经常会打盹,而在秋季经常会感觉到疲惫。那么出伏之后就要及时的调整好睡眠,建议早睡晚起,只有早睡才能够让身体的各个器官部位都恢复到最佳的水平,因此经常熬夜的朋友在出伏后最好是十点半左右睡觉。
2、多运动
三伏天有很多人嫌弃运动流汗过多,怕热。那么出伏后可以选择多运动。这个时候运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3、防秋燥
在出伏后环境还是变得干燥起来,那么身体就容易上火,皮肤干裂等等。所以出伏后要做好防秋燥的工作,你可以多吃一些可以滋阴生津的食物,比如说莲藕、葡萄还有桃子以及百合等等。
4、防感冒
其实说到感冒,相信很多的朋友都知道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最容易导致感冒的出现,因此在出伏后要多注意感冒的预防,建议女性朋友可以多备上一件薄外套,尤其是早晚出门的时候。在公司或者是家里都要注意空调的温度,总之要避免感冒病毒缠身。
5、多吃碱性食物
出伏容易秋乏,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蔬菜是碱性食物,其代谢产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
6、多食用酸味食物
出伏过了就真正进入秋季了,中医认为秋季针对的是肺,肺气在8月份正盛的时候,人们一方面要控制不太让肺气太盛,又要把肝气增强,所以中医用少辛增酸来指导秋季养生。多食用酸味食物,不但能够补益肝气收敛肺气,而且多半还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增进食欲等作用。
7、出伏后进补
出伏之后,天气逐渐凉爽,人的食欲也逐渐恢复,此时正是人们进补的好时机,既可以弥补“苦夏”后身体的损失,又可以为入冬抗寒作准备。
秋季进补还是要以滋阴润燥、养胃健脾的食物为主,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切忌暴饮暴食。
秋季养生的误区
1、不能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不能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根据体质可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3、不能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4、不能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