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作为全球知名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巨头,“捧红”了许多品牌,比如“面膜王者”美即。不过也有很多品牌在屈臣氏渠道黯然失色,比如菲诗小铺。真可谓“成也屈臣氏,败也屈臣氏”。屈臣氏标准化程度高,渠道公信力强,谁又抓住了屈臣氏的渠道优势?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盘点下这些年在屈臣氏兴起衰落的化妆品牌。
相宜本草在发展的初期,采用了多渠道布局的推广方式,屈臣氏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渠道。2006年以前,相宜本草与屈臣氏的合作较为松散,只在北方和西南地区部分门店有售。屈臣氏和相宜本草的发展密不可分:2006年起,相宜本草紧紧跟随着屈臣氏发展的步伐,在屈臣氏全渠道系统布局。相宜本草借由屈臣氏的扩张,用屈臣氏的影响力为自己做背书,无论是招商方面还是对消费者的教育方面,屈臣氏都为相宜本草的发展铺好了路。
对于面膜这种快销品类而言,选对渠道很重要。在美即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创始人佘雨原本想做百货专柜,不过在连续上货几个月后,他发现这样的运作形式行不通,最终选择入驻屈臣氏。2005年,美即选择了集快消化与专业化于一体的屈臣氏作为打开市场的根据地,帮助品牌之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2013年,屈臣氏渠道内美即的零售额达到4.675亿元。美即也成为屈臣氏能够将面膜品类做强做大的重要推手。我们可以说,美即与屈臣氏互相成就,缔造了一段传奇。
2011年,台湾热销的面膜开架品牌“美丽日记”以新注册名字“我的美丽日志”在屈臣氏开卖。与美即不同,我的美丽日志以盒装为主要销售方式,且前三年只在屈臣氏渠道销售。在我的美丽日志进入大陆之前,该品牌已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催生了不少台湾代购;借助屈臣氏渠道打开了大陆市场之后,我的美丽日志不仅很快为消费者所认知,品牌巅峰时期甚至在屈臣氏创造了年销售额过3亿元的成绩,让屈臣氏里的面膜品类实现了二次腾飞。
台湾的森田药妆面膜在还未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时候,早在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多个亚太国家和地区卖得火热,且于2010年进驻香港莎莎,开启了香港的分销之路。可以说,在森田药妆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前,代购已经让它火了起来。2012年森田药妆正式登陆中国大陆屈臣氏。为了配合这一举动,森田药妆专门研发了全新“天丝面膜”系列产品,在屈臣氏独家发售。进入屈臣氏一年的时间,森田药妆的月回款最高达到1000万元,森田药妆在行业内名声鹊起。
与里美出生同源,同属深圳维珍化妆品公司旗下的魔法医生,在2009年里美取得辉煌成绩之时发力屈臣氏渠道,当年即在屈臣氏系统内做到2亿元的零售额。知情人士同时透露,到了2013年,魔法医生在屈臣氏系统内零售额达到4.26亿元。而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魔法医生的“抚纹嫩肌CC霜”和“鲜活多效精华BB霜”分别获得了屈臣氏BB霜品类中销量第三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足以见得其终端拦截之强悍。
要说屈臣氏渠道的知名原液品牌,一定绕不过美丽加芬。自2004年进驻屈臣氏渠道以来,美丽加芬获得多项屈臣氏美丽大赏奖项。做红酒面膜、卖蜗牛原液,美丽加芬在品类创新上不断地做突破。2013年,兰馨亚洲和纪源资本两大国际资本投资美丽加芬,正看中的是它开创的新品类十分有特色,看好其未来发展。直到今天,在美丽加芬的各渠道贡献中,屈臣氏仍占据首位,达50%。而在屈臣氏2015年度美妆十大品类畅销榜中,美丽加芬共5个单品挤进前5。
水之蔻作为代工厂出品的品牌,广州栋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其的重视并不算强。品牌早期没有代言人、没有广告投入,却在巅峰时期创下约4亿的年销售额,这正是因为其在屈臣氏渠道的准确定位。高性价比、跟随屈臣氏现有的热销品类来做产品,即使缺乏品类创新,水之蔻却也打出了一手稳赢的安全牌。
美津植秀早期由上海悠妮日用品有限公司代运营,在屈臣氏渠道做得并不大。2009年至2011年,美津植秀品牌进入高速发展期,也是它在屈臣氏布点最快的一段时间。业内专家表示,美津植秀一度是屈臣氏本土专柜品牌里做得最成功的。屈臣氏的专柜一向是进口品牌的天下,美津植秀却打造出了屈臣氏单产最高的运营团队,2013年曾用不到1000家门店实现一年3亿多的零售奇迹。
在屈臣氏里,拥有小清新外表的里美格外受到“外貌控”的喜爱。里美的产品概念和包装正中年轻、时尚的消费者下怀,清晰的受众聚焦,让该品牌在这个有效细分市场迅速崛起。2006年进入屈臣氏,距今已有10年历史,知情人士表示,里美曾在2009年时就做到了年零售额4亿元的成绩,其中屈臣氏系统内年零售额就有3亿元;而到了2013年,里美品牌全国零售额达8亿元,其中在屈臣氏系统内年零售额达6.5253亿元,屈臣氏系统品牌排名第三。
2012年10月菲诗小铺进入屈臣氏渠道。与现在部分产品在国内生产不同,当时进驻屈臣氏的菲诗小铺产品为全进口单品。菲诗小铺将屈臣氏渠道的运作承包给了力元化妆品公司,但实际上,力元也没有能力运作好该渠道,于是又承包给广州另一家公司做代运营。渠道策略不足,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终端运营团队,随之导致了资金链的断裂,菲诗小铺仅仅在屈臣氏存活了一年半,就主动申请撤场。这个红极一时的进口品牌,并没有在屈臣氏活出风光。
2014年6月,由亚洲美容教主牛尔创立的护肤品牌“牛尔亲研NRK”,以进口品的身份正式宣布进驻屈臣氏。此时牛尔品牌的产品已经完成了从线上到线下的四种渠道,第一种为电商渠道,第二种为百货渠道,第三种为电视购物渠道,而第四种则是线下的屈臣氏渠道。不过,“牛尔亲研NRK”并不是牛尔亲自操作,而是由第三方代运营。同菲诗小铺一样,由于渠道策略有缺陷,代运营公司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终端运营团队,在线上顺风顺水的牛尔品牌,最终在线下没活过两年。
宝洁旗下主打海洋概念的海肌源,在2013年1月正式上市,并进入了被本土化妆品专营店作为风向标的屈臣氏。宝洁公司希望通过该品牌打开图谋已久的化妆品专营店渠道。但海肌源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据了解,在屈臣氏系统中,如果某品牌连续6个月排名倒数20%,就会面临末位淘汰。而海肌源早在2013年12月就已经“中枪”,在推出不到一年时间内,“海肌源”就因为销售乏力而在2013年末被屈臣氏末位淘汰下架。
2009年丁家宜第一次进入屈臣氏渠道。彼时丁家宜将在KA渠道里卖得最好的单品放进了屈臣氏,但在KA渠道颇受欢迎的30至80元的价格区间,却并不适合当时屈臣氏的定位,再加上缺少终端BA对品牌的维护,这次进驻很快以失败告终。第二次进屈臣氏,丁家宜已被科蒂集团收购。但科蒂集团也没有为丁家宜规划同屈臣氏定位匹配的产品线,丁家宜又在屈臣氏“死”了一次。丁家宜的撤场是源于品牌在屈臣氏的定位不清晰,加上终端维护不足,最终以失败告退。
以高客单价著称的面膜品牌蕾舒翠,在当年是一个神话。在进入内地两个月之后,蕾舒翠便顺利进入全国约1700家屈臣氏门店,首月销量达到192万元,第二个月上升至222万元。不过这个时候,蕾舒翠却主动撤出屈臣氏。据官方称,撤出屈臣氏的原因有两点:一,内地的销售数据表明,蕾舒翠每家单品牌直营店的业绩都比较理想,这佐证了蕾舒翠走百货与购物中心单品牌直营店的道路是正确的。二,对于一个走单品牌直营店模式的品牌来说,过早地进入屈臣氏这样的系统会严重导致品牌资源的分化。
美即品牌创始人也就是前可采的代理商佘雨原,曾在2002年的一夜之间被可采方面宣布终止代理合作关系。而正是在佘雨原代理期间,把可采送上了屈臣氏的货架,这在当时,对于任何本土化妆品牌而言,都是个不小的突破。可采毛利率低,面膜在当时又是一个非常细分、规模不大的品类,可采始终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和大规模的投入。可采的阵亡不仅是上海家化运作不当,美即的快速崛起也对它造成了二次打击。可采不仅撤离屈臣氏渠道,在面膜领域也再不见它的身影。
2011年4月14日,一个专门针对80及90后护肤的全新专业男士护肤品牌——“UNILIFE无非”进驻屈臣氏。据了解,无非是广州麦斯朗程男士化妆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MENPLUS男性主义针对屈臣氏蜕变出来的子品牌。不过,同样由于缺乏终端团队的维护,以致销量惨淡,无非黯然撤场。
2008年6月,在曼秀雷敦旗下洗发水品牌潇洒登录屈臣氏。主打去屑功能的潇洒,面临的最大对手是在消费者心中作为“去屑”代名词的海飞丝;而在潇洒推出的第一年,清扬、丝蓓绮、亚羡姿等洗护发产品也涌入市场。无论是平价的海飞丝,还是高端洗护丝蓓绮均进入了屈臣氏渠道,在多重压力的作用下,潇洒在化妆品渠道的失败已成定局。仅推出大半年后,潇洒产品被全部收回,转向集中投放药店系统。由此,“潇洒”洗发水在屈臣氏再也潇洒不起来了。
2013年的最后一天,露华浓在新浪的官方微博上留下了“涂上一支心爱的唇膏Kiss Goodbye!”这样伤感的句子,与中国的消费者告别了。作为一个主打彩妆的品牌,露华浓在商超、CS和屈臣氏的普及度本身就不及护肤品牌卡尼尔。在屈臣氏渠道中,也并没有在所有网点都上露华浓的彩妆专柜,或许大多数消费者最熟悉的,只是那便宜大瓶的露华浓生姜洗发水。不过,露华浓败走中国市场的最大原因还是价格定位不准,因无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而遗憾撤场。
卡尼尔在中国市场曾经风光一时。这个早在1904年就成立的品牌,在1965年被欧莱雅集团收购后,成为其旗下大众化妆品部的一部分。2006年卡尼尔进入中国,在中国几十个城市的各大超市、百货商场和化妆品零售店的专柜销售,其中渠道之一就是屈臣氏。2014年1月,卡尼尔宣布不再在华销售其产品。对于卡尼尔的退出,主要是欧莱雅集团曾一再对外宣布,将明确产品市场定位,集中力量发展高端护肤品牌和彩妆品牌美宝莲。
护肤品作为永远不会过时的市场宠儿,一直是大家买买买的重点。日韩系欧美系,化妆品那么多品牌,...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元素在国际上大热,有着40年多年历史的回力球鞋,现成为欧美潮人争相购买的“...
奢侈品推出彩妆早已不是新鲜事,Chanel、Dior的口红,腮红神马早已是人手一只的节奏。...
据媒体报导数据,2015年我国化妆品彩妆市场规模达到510亿元,同比增长29.4%,迎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