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419论坛

★★

河北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河北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2023-02-15 评论 0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河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独具特色的燕赵遗风、京畿神韵、太行风骨,充分彰显了河北大地文化的厚重与精彩。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晋剧、河北梆子、评剧、皮影戏、秧歌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Ⅳ-18 晋剧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张家口市 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
Ⅳ-18 晋剧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井陉县 井陉县文化馆
Ⅳ-22 河北梆子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Ⅳ-23 豫剧(桑派)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邯郸市 邯郸市东风剧团
Ⅳ-39 乱弹(威县乱弹)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威县 威县文化馆(威县美术馆)
Ⅳ-39 乱弹(南岩乱弹) 传统戏剧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高邑县 高邑县万城乡南岩乱弹剧团
Ⅳ-40 石家庄丝弦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丝弦剧团
Ⅳ-51 评剧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滦南县 成兆才评剧团
Ⅳ-51 评剧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
Ⅳ-52 武安平调落子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武安市 武安市文化馆
Ⅳ-70 秧歌戏(隆尧秧歌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隆尧县 隆尧县文化馆
Ⅳ-70 秧歌戏(定州秧歌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定州市 定州市文化馆
Ⅳ-70 秧歌戏(蔚县秧歌)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蔚县 蔚县文化馆
Ⅳ-72 哈哈腔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清苑县 保定市清苑区哈哈腔剧团
Ⅳ-72 哈哈腔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青县 青县哈哈腔戏剧协会
Ⅳ-73 二人台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康保县 康保县文化馆
Ⅳ-89 傩戏(武安傩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武安市 武安市文化馆
Ⅳ-91 皮影戏(唐山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唐山市 唐山市群众艺术馆
Ⅳ-91 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邯郸市 邯郸市群众艺术馆
Ⅳ-91 皮影戏(河间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河间市 河间市文化馆
Ⅳ-91 皮影戏(昌黎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县文化馆
Ⅳ-91 皮影戏(乐亭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乐亭县 乐亭县文化馆
Ⅳ-91 皮影戏(沙河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
Ⅳ-93 老调(保定老调)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保定市 保定艺术剧院
Ⅳ-93 老调(安国老调)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安国市 安国老调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Ⅳ-94 四股弦(冀南四股弦)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巨鹿县 巨鹿县文化馆
Ⅳ-94 四股弦(冀南四股弦)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馆陶县 馆陶县文化馆
Ⅳ-94 四股弦(冀南四股弦)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魏县 魏县文化馆
Ⅳ-94 四股弦(冀南四股弦)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肥乡县 邯郸市肥乡区文化馆
Ⅳ-95 赛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邯郸市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和文化体育中心
Ⅳ-95 赛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武安市 武安市文化馆
Ⅳ-95 赛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涉县 涉县文化馆
Ⅳ-96 永年西调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永年县 邯郸市永年区文化馆
Ⅳ-97 坠子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深泽县 深泽县坠子剧团有限公司
Ⅳ-154 西路梆子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海兴县 海兴县文化馆
Ⅳ-163 南路丝弦 传统戏剧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邢台市
声明:以上河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剧名单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河北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项目介绍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详细>>】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第一批。 【 详细>>】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江西、安徽的傩戏则吸收了徽剧和目连戏的养料。 【 详细>>】
秧歌戏是在中国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及内蒙古、山东等地。它起源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中国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逐步形成戏曲形式。清代中叶,梆子腔剧种兴盛以后,山西、河北、陕西的秧歌戏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当地梆子戏的剧目、音乐和表演艺术,逐渐发展为舞台演出,向地方大戏演变。2006年5月20日,秧歌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晋剧的四大梆子——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均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立档保存、创作研究、加强传承、实地演出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实践项目”的原则和目标。2006年5月20日,晋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石家庄丝弦又名弦腔、弦索腔、河西调、小鼓腔、罗罗腔、女儿腔等,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全国稀有的一个地方戏曲声腔剧种。石家庄丝弦有传统剧目五百多出, 《空印盒》 、 《白罗衫》 、 《小二姐做梦》 、《赶女婿》 、 《金铃计》 、 《杨家将》 、 《花烛恨》 、 《生死牌》 、 《宗泽与岳飞》等是其代表性剧目。2006年5月20日,石家庄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评剧原名蹦蹦戏、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1935年正式使用评剧的名称。它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及东北等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1910年前后,以成兆才为首的蹦蹦戏艺人以河北省东部滦州一带的对口“莲花落”为基础,吸收东北二人转的音乐和剧目,后来又吸收京剧、皮影、大鼓等的音乐和表演艺术,并在演出中采用全套河北梆子乐器伴奏,形成评剧的基本样式,这一新兴的戏曲声腔剧种后来又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 详细>>】
乱弹出现于清代花部戏曲声腔兴起时期,泛指清代康熙末年到道光末年的一百多年间新兴的传统地方声腔剧种。乱弹一词的用法向无严格规范,须据具体情况加以分辨,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涵义。但无论泛指或专称都含有与昆曲相区别的意思。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详细>>】
老调唱腔叙述性较强,风格质朴激越,雄浑宽厚,粗犷高亢,给人以深沉凝重、气势恢弘的感觉,显示出忠肠烈骨、慷慨悲歌的燕赵地域特色。老调唱腔属板腔体,基本曲调由结构相似、结音相同的上下句组成,若干上下句循环反复,构成唱段。唱词为说唱体格式,与大鼓词颇为相近。老调文戏、武戏角色齐全,有老生、老外、小生、武生、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花脸、丑等多个行当。其表演亲切朴实,自然流畅,举手投足、唱叹念白间散发着浓烈的乡土气息。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相关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游艺杂技
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常见的有隐约、戏剧、曲艺、舞蹈和游艺杂技等,这些文化底蕴与深度在传承与发展中,可以通过美妙的舞姿、动听的声音与动人的故事、充满魅力的表演等形式将这些优秀文化传达和讲述给后人。今天MAIGOO小编就来为您盘点一次常见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十大花鼓戏非遗项目 上榜花鼓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花鼓戏,中国著名地方戏曲剧种,广泛流传于湖南、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陕西等地,那么,中国哪里花鼓戏最出名?MAIGOO小编整理了中国十大花鼓戏非遗项目,包括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皖南花鼓戏、襄阳花鼓戏、光山花鼓戏,其中以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为代表的湖南花鼓戏,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花鼓戏,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著名传统戏剧剧种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传统戏剧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比较流行的著名剧种有五十多种。那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粤剧、皮影戏、木偶戏、藏戏,其中京剧、昆曲、粤剧、皮影戏、木偶戏、藏戏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戏剧得以传承,有很多戏曲剧种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戏剧名单,包括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皮影戏、梨园戏、秦腔、河北梆子、汉剧、评剧、越剧等。
中国十大秧歌戏非遗项目 中国哪里秧歌戏最出名 秧歌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秧歌是一种载歌载舞的中国民间艺术,民间主要流传着唱秧歌、扭秧歌、戏曲秧歌、戏剧秧歌四种形式,其中秧歌戏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及内蒙古、山东等地。那么,中国秧歌戏哪里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秧歌戏非遗项目,包括定州秧歌戏、襄武秧歌、隆尧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祁太秧歌、蔚县秧歌、壶关秧歌、泽州秧歌、沁源秧歌,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