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实现节能降碳已成为物流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厘清物流园区排放源,明确物流园区的碳减排路径并推广行之有效的碳减措施,更是物流行业迈向绿色可持续、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2022年6月,在中国环境记协主办的“清洁美丽、和谐共生”主题活动中,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供应链专委会与京东物流、施耐德电气、联合利华、京东产发联合发布《物流园区碳中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不仅系统阐释了碳中和物流园区的顶层战略设计思路,更基于丰富的业务实践,在行业内率先提出物流园区碳中和的完整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指南》首次以物流园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管理边界,提出供应链领域可共享碳足迹理念以及物流园区减碳技术矩阵,从多个维度的创新推动物流园区碳中和目标达成,助力物流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京东物流始终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协同上下游合作伙伴,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活动上,京东集团副总裁王颖与京东物流副总裁刘鹏共同为《物流园区碳中和指南》云发布并进行揭牌,王颖表示,作为首家设立科学碳目标的物流企业,京东物流已建成国内首个“零碳”物流园区,并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编制首份《物流园区碳中和指南》,未来还将持续完善排放数据收集系统,在做好范围一和二的节能降碳基础上,将完善范围三的排放源纳入碳核查体系,全面反映供应链侧企业排放情况,践行“有责任的供应链”的使命与担当。
从顶层设计到解决方案
系统阐释碳中和物流园区实现路径
物流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双碳”目标之下,绿色可持续的“低碳物流”将成为物流行业长期发展方向。
《指南》提出,碳中和园区是在园区核算范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绿色能源、能效优化、资源循环等方式,通过非抵消的手段减少物流园区的碳排放量,最大可能的实现“净零排放”。
作为物流业务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物流园区从空间上积聚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多种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鉴于物流园区的连接性特点,对于不同盘查主体,园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范围一和范围三也会依据供应链的链接形成互换关系,因此物流园区还肩负着利益相关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由此看出,物流园区的低碳化、绿色化,是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促进区域绿色经济、生态产业的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物流园区需要抓住绿色低碳发展的历史时机,及早规划如何与“双碳”目标进行对接,结合数字化技术建设智能化碳中和物流园区,将责任竞争力转换为核心竞争力。
▲物流园区与利益相关方温室气体排放源关系
不过,碳中和的实现无法一蹴而就,企业需要有长期、全局的思维,从制定符合企业现状和长远定位的顶层战略规划着手,把碳中和作为一个能够稳步推进、量化目标,且充满机遇的系统性工程,并依此谋划可落地的碳中和实施路径,从而努力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
《指南》详细阐述了园区碳中和的实施路径,包括制定物流园区碳中和长期规划、厘清园区的碳排放源和排放总量、针对排放源制定减碳措施、通过抵消的方式实现中和。
其中,厘清园区的碳排放源和排放总量是物流园区碳中和实施的第一步。《指南》指出,范围一的排放包括自有设施设备、车辆产生的直接排放。此外,对于冷链物流作业的园区,范围一的排放还包括冷库、自有冷藏车辆所使用制冷剂逸散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二的排放包括用于支持园区内建筑物照明系统、暖通系统以及室内设备的运行所消耗的外购电力、燃气、蒸汽以及供暖等间接排放。范围三的排放为因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间接排放,包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员工差旅、非自营运输等相关的上下游间接排放。
《指南》显示,实现物流园区的碳中和,一方面需要从不同排放源入手,控制碳排放;另一方面,物流园区需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同时增加节能监察能力建设,提高节能监察信息化水平。将实现碳中和的范围扩大至整个价值链的维度时,物流园区通过推广绿色包装技术和物流标准化器具循环使用,能够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还可以推广包装材料碳足迹标签,促进逐步实现无废包装,这也是物流产业碳中和路径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通过绿色能源替代、能效优化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园区的碳排放水平,但如果仍有部分无法完全消除时,还可以通过抵消剩余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式,实现园区运营边界内的碳排放的中和。
具体来说包括,在绿色能源方面,围绕物流园区能源结构转型,需具备互联互通的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的绿色能源管理体系;在能效优化方面,可利用数字场站、自动化仓储、5G端边云协同、5GAR运维、智能运输等技术;在资源循环方面,可利用共享托盘、循环包装箱、耗材智能推荐系统等;在数字化全景方面,区块链数据采集与共享、数字化全景展示能够有效助力相关数据监测。
物流园区碳中和的解决方案需要战略路径也需要核心技术支撑。《指南》指出,物流园区综合利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智能化关键技术,通过能源结构升级、效能持续优化、设施集聚共享、资源循环利用等手段,打造物流园区“碳中和”解决方案,围绕碳中和目标实现绿色化、数字化、精细化、全量化管理的智能物流园区。
携手合作伙伴
京东物流碳中和物流园区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
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京东物流碳中和物流园区解决方案已在西安“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以下简称西安“亚洲一号”)中得到良好应用。日前,西安“亚洲一号”已获得由北京绿色交易所和华测认证(CTI)颁发的碳中和认证双证书,此次碳中和认证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权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深圳华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按照国际通用标准ISO14064对园区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查。
根据核查结果显示,园区实现了仓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应用,自主中和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剩余排放量在北京绿色交易所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进行抵消,实现2021年度西安“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的碳中和,成为我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
基于西安“亚洲一号”的碳中和园区的实践经验,宿迁“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的碳中和工作也已启动。同时,京东物流还将带动上游品牌商一起率先实现物流园区碳中和目标。
事实上,在绿色可持续建设中,京东物流始终发挥新型实体企业效能,打破“孤岛式”的单点创新,携手合作伙伴,探索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低碳可持续运营。2022年4月,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供应链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京东物流为专委会首届轮值牵头单位,施耐德电气、联合利华等20家企业入会,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等25位专家学者也作为专委会(首席)特聘专家加入专委会。此次《指南》的发布也是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供应链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重要研究成果。
早在多年前,京东物流便与施耐德电气、联合利华等行业头部企业展开供应链碳中和领域的合作。凭借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全球领先的管理实践及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咨询方法,施耐德电气为企业的碳中和之路提供了涵盖“从咨询到落地”的绿色能源管理与绿色智能制造的全面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在通过自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提升能效、推动减碳的同时,提升业务韧性、提高效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双方将优势互补,联合京东物流在物流及产业园区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经验,共同推动物流及产业园区碳中和之路的规划与落地。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投入到绿色可持续发展中,京东物流也将积极协同合作伙伴,充分发挥绿色一体化供应链技术优势与丰富经验,持续打造绿色低碳的供应链生态,共同促进企业、行业、社会的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