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419论坛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小编精选
关注TOP
热评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赛龙舟 非物质文化遗产赛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城武术简介 国家非遗青城武术 青城武术特点
青城武术是一个重要的中国武术流派,属于中国古代武术四大门派之一,发源于中国道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四川青城山。东汉张陵在青城山创道教正一派,留下雌雄龙虎剑、降魔功,形成青城派武术雏形。如今,青城派武术尤以玄门太极和剑术见长。玄门太极拳法自成体系,而剑术直追天师张陵之“雌雄剑”,套路中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等扬名天下,被誉为中华四大剑派之一。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西凉掌(亳州晰扬掌)简介 西凉掌(亳州晰扬掌)特点
晰扬掌,别名:棋势功,由安徽省亳州市清真寺伊玛目沙阿訇为了宣传伊斯兰教门创编的“清真古兰健身术”发展而来。长期传承于穆斯林群众,它是历史文化名城亳州丰富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多次为亳州争得荣誉。此拳,共有365个动作,强调柔、烈、凶、猛、威。列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吾尔族运动项目曲棍球 曲棍球简介
“帕普孜”被称为维吾尔族的曲棍球,是维吾尔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用天然带有弯曲的树枝作棍,沙包作球,男女老少都能玩,是当地农牧民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赛场上,雪地“帕普孜”角逐激烈。这是农民在农闲和节日时热衷的体育运动,维吾尔族曲棍球的球很有特点。一种是白天比赛用球,用棉花或羊毛做球心,外面包上布缝制成球形。一种是夜间比赛用球,取自柳树或杨树上的菌体,晒干后锉磨成球形。比赛中点燃球,击打时火星飞溅,在夜晚场面十分震撼。这项运动为研究新疆乃至中国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样本。
蹬技(重庆蹬技)简介 国家非遗蹬技(重庆蹬技)
蹬技,顾名思义,就是用双脚来舞弄各种道具的杂技表演,属于杂技中一门“躺着”来表演的节目,是重庆今年入选的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蹬技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它在汉代的百戏杂技节目中就已有雏形;民国时期,蹬技开始在巴渝地区流行。如今的“重庆蹬技”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仍保持着多项纪录,在舞台上大放光彩。
临泉杂技简介 国家非遗临泉杂技
临泉杂技诞生于西周,盛行于汉代,在明朝时期就有了影响深远的杂技班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几年,临泉杂技有了很大的发展,民间杂技艺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发展,纷纷到全国各地巡演。2005年,临泉杂技魔术马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临泉县又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而今申报杂技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飞叉(永良飞叉)简介 国家非遗飞叉(永良飞叉)
王庆坨从清代就有飞叉会,有记载是从民国四年(1915年)王庆坨武术世家“房永和”壮士因酷爱武术学会飞叉,在王庆坨组成民间花会“庆丰叉会”当时深受天津地区人们喜欢,称之“圣会”。同时教出多名弟子,解放后为国家输送了多名武术、杂技人才,如刘仲山(艺名宝元)在津京地区很有名气,文艺界京剧武生“小胜春”拜其为师习武。
登杆(大六分村登杆)简介 国家非遗登杆(大六分村登杆)
静海区非遗“绝活儿”大六分村登杆相传兴于西汉时期的“猕猴缘杆”,指的是人们像猕猴一样赤脚往杆子上爬,向上天求雨,祈求美好生活的一项活动,到清朝乾隆年间,传到大六分村,并成为盛极一时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打陀螺简介 国家非遗打陀螺 打陀螺特点
陀螺是中国传统民俗体育游戏,流传甚广。为木制的圆锥形,上大下尖。将尖头着地,以绳绕螺身,然后旋转放开鞭绳,使陀螺旋转;或用手直接旋转陀螺,待陀螺着地,以绳抽之,使之旋转。另有鸣声陀螺和菱形陀螺,以竹木制成中空圆筒,中间贯以旋轴。圆筒体开有狭长裂口,转动时由于气流作用能发声。菱形陀螺为两头小,中间大,以绳绕螺身,使着地旋转,顺势抽绳,使螺旋转。2021年5月24日,云南省申报的打陀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朝鲜族尤茨简介 国家非遗朝鲜族尤茨
尤茨,又称“柶戏”,它是根据掷尤茨的木块得出的分数走棋子的一种游戏,是朝鲜族人特有的一项游艺活动。从古到今,深受朝鲜各年龄层的人们,特别是妇女的喜爱。从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中旬到第二年正月中旬,在这段时间里,人们玩掷尤茨游戏玩得最盛。过去,人们还有掷尤茨、解历数来占卜吉祥的玩法,就是在上元夜(正月十五)的月光下,掷一次尤茨,拿其数和掷尤茨人的年龄来解说“历数”,据说,这样便能予测人的当年祸福。
姑娘追简介 国家非遗姑娘追 姑娘追特点
姑娘追,拼音是gū niáng zhuī,哈萨克语“克孜库瓦尔”,哈萨克族的马上体育、娱乐活动,多在婚礼、节日等喜庆之时举行。2009年4月25日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5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申报的姑娘追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拔河(万人扯绳赛)简介 国家非遗拔河(万人扯绳赛)
万人扯绳赛是甘肃省临潭县群众性的一项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实际是一种大型的拨河比赛,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晚上举行。该活动来源于明驻古洮州临洮军中强体之游戏。临潭县万人扯绳赛,以其绳之最重、直径最大、长度最长、人数最多而著名。该习俗体现了劳动人民勇敢的尚武精神和民族气质,有凝聚民心、维系团结的作用。2001年7月,该活动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属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赤水独竹漂简介 赤水独竹漂国家非遗
赤水独竹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独竹漂俗称“划竹竿”,表演者站在一根楠竹上,以小竹竿当桨,在水上划行,颇有“一苇渡江”之感,被誉为“中华一绝”。
布依族武术简介 国家非遗布依族武术
布依族武术流传于安龙县多个布依族村寨,是极具农耕文化特点的古老拳术,其套路大多源自布依族狩猎、农事等实践,招式看似朴实无华却很实用,往往能一招制敌、能守能攻,布依族武术使用的器械则五花八门、灵活多变,把日常生产生活用的狼牙棒、板凳、扫帚、钉耙、扁担、镰刀等编进武术动作中,自成一家。
青萍剑(贾氏青萍剑)简介 国家非遗青萍剑(贾氏青萍剑)
贾氏青萍剑是明末清初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元圭老法师首创。是沧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贾氏青萍剑既可每蹚单练,亦可一气呵成。它虽招式繁多,但多而不滥,不杂,每一蹚都有自己突出的特点,练起来有如苍龙搅海,猛虎下山,拨云见日,别开洞天之感;更有蜻蜓点水,风浪跃鲤,长虹饮涧,渊中求珠之妙,对陶冶情操,增强体质,提高攻防能力可谓善莫大焉。不愧为剑术中的一枝奇葩。
岩鹰拳简介 岩鹰拳特点 国家非遗岩鹰拳
岩鹰拳是一种中国拳术。湖南省新宁县老拳师蒋兆鸿通过多年摸索,在形意十二形、少林五形、鹰拳、鹤拳的基础上精研而成。岩鹰拳的风格特点同流行较广的鹰爪拳,其形相似,其意相同。岩鹰拳更注重的是贴身近战和短足发力,在突出刁、拿、锁、扣、分筋错骨手法外,以低位勾踢、近身盘打见长、展现岩鹰拳本色及南方拳系的技击特点。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巫家拳简介 国家非遗巫家拳 巫家拳特点
巫家拳是湖南省流传较广、群众喜爱的一个有独特风格的传统拳种。拳创始人巫必达(1751一1812),又名巫黑,字有能,福建汀州人。少年习南少林拳,青年时期走南闯北,寻师学艺,深得武当内家拳法的精妙。清乾隆末年,定居于株洲雷打石乡李大魁家,收徒授拳;后到湘潭马家河授徒冯南山、冯连山兄弟。该拳已传7代,门徒以万计。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鉴湖女侠”秋瑾均先后练过巫家拳。巫家拳作为武术的精华流传了下来。2021年5月24日,湖南省湘潭市申报的巫家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少北拳简介 国家非遗少北拳 少北拳特点
少北拳是广泛流传于东北地区的一个传统武术拳种,由少北宗师张荣时先生创编。少北拳认为,千百年来,武术有功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用它曾培养了历代的将士,对于开拓祖国的疆域,奠定祖国的万里河山,有着巨大的贡献。少北拳主张,武术乃健身自卫之术,健身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共性,自卫是武术运动的个性所在,武术离开了自卫、击技那就失去了武术的真正意义。
滑竿(华蓥山滑竿抬ㄠ妹)简介 滑竿国家非遗
滑竿(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四川省广安市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在漫长农耕文化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滑竿作为出行代步工具运用广泛。尤其是华蓥山庙会盛行期,大家闺秀时兴乘滑竿上山烧香拜佛,人们便创造性提炼概括成了这个竞技活动。该活动由轿夫与幺妹(四川人方言,系对年轻漂亮姑娘的称呼)配合,以展示轿夫的力量、耐力、速度和幺妹风姿的特有的民俗文化形态并流传至今。
抢花炮(壮族抢花炮)简介 抢花炮(壮族抢花炮)国家非遗
壮族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 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由于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地区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深受该地区少数族同胞的喜欢,所以,数百年来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