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的组成: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防己黄芪汤的功效与作用: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的功效。主治风水或风湿,症见汗出恶风,身重浮肿,小便不利,脉浮;或肢体关节疼痛。近代也用于慢性肾炎、心脏病水肿属气虚湿重者。
《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 医圣张仲景用来治疗水气病的一个名方,要针对的就是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常常表现为怕风,容易出汗,自觉身体沉重甚至浮肿,或者有四肢关节酸软疼痛,由于机体津液输布不畅通而导致排泄异常如小便不利,这样的人其舌脉多为虚象——表现为舌淡苔白、脉浮。 不过,要注意的是,防己苦、辛,性寒,其苦寒之性还较重,不宜大量使用和过久服用,如果有平素食欲不佳或没有湿热之症,这个药最好敬而远之,因为它不适合你。脾胃稍弱一点儿的,就一定要加上白术、甘草,用上整个方,甚至可以再配伍一些健脾益气之品以免损伤胃气。 那我们应该怎么搭配呢?仲景原方配比为:防己一两,炒甘草半两,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仲景当年使用此方时,还加了四片生姜一个枣。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方量最大的是黄芪,最主要的功效是健脾益气,次为祛风利水,何故?皆因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生命的正气都需要脾胃进行源源不断的补充。 此外,脾胃本身就有运化水饮的生理功能,可直接使水湿内化排出,所以先健脾益气为固本,本固再搭配可祛风湿热、利水消肿的防己以治标,即可给“风水、风湿”一个斩草除根。当然,仲景时期的一两跟我们今天的一两还是有些区别的,今天我们就可以用防己10g,甘草5g,白术7g-8g,黄芪10-12g,姜枣可按需搭配。可以先水煎十多分钟,之后再渐渐续开水服用。 除了量要注意,还要提醒诸位,古代医家使用过的防己有两种,一为木防己,一为粉防己(又称汉防己),前者因含有大量马兜铃酸而有较强肾毒性,故自2005年版药典开始就不再收录了,后者的肾毒性要安全许多,但都不应当过久服用,自己泡水喝需要接受中医的指导。 此外,一定不要自己去收所谓野生的防己来吃,得去正规医院找医生开经过炮制的药材,质地坚实、粉性足的汉防己才是好防己。
防己茯苓汤
防己茯苓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中。
防己茯苓汤的组成:防己三两(9g)、黄芪三两(9g)、桂枝三两(9g)、茯苓六两(18g)、甘草二两(6g)。
防己茯苓汤的功效:益气健脾,温阳利水。适用于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在防己茯苓汤中,作为君药(主药)的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需注意的是,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他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在臣药(辅药)中,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风湿痹痛;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等功效;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本方最后还使用性味平和的甘草来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药性,使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温阳利水之功。
在中医看来,本方是治疗脾虚之皮水证的常用方,主要以四肢水肿而沉重、手足不温、体倦、四肢肌肉微微跳动,甚则面目水肿、舌淡、苔白滑、脉沉为辨证要点。
对于风湿热痹患者,可将防己茯苓汤合四妙散(威灵仙15g、羊角灰9g、白芥子3g、苍耳或苍术45g),加狗脊,以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对于营养不良性水肿合并小腿溃疡患者,应将防己茯苓汤合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各90g,当归60g,甘草30g)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对于尿毒症患者,应用防己茯苓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以温阳利水;对于妇女突发性肥胖患者,应在防己茯苓汤的基础上加红花、泽泻、陈皮、马鞭草以泻下利小便。
防己黄芪汤和防己茯苓汤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方均用防己、黄芪、甘草益气解表、祛风行水;治疗表虚水停肌肤证。
【不同点】
防己黄芪汤:配白术补气健脾、运化水湿;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气虚表卫不固,风邪水湿郁于肌肤经络所致的风水或风湿表证;以四肢浮肿或肢体关节疼痛、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防己茯苓汤:配茯苓健脾利水,桂枝解表通阳;功用益气解表、通阳利水;主治卫阳不足,水湿郁于肌肤所致的皮水证;以四肢浮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为辨证要点。
【比较要点】二方均治表虚水停肌肤证。但防己黄芪汤为气虚表卫不固,风邪水湿郁于肌肤经络所致的风水或风湿表证;防己茯苓汤为卫阳不足,水湿郁于肌肤所致的皮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