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renuency(训练频率):一般以“周”为单位确定训练频率,也就是每周训练几次,比如每周训练3~4次。频率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训练类型,训练强度,当前训练水平以及训练目标等等。
2、Intensity(训练强度):一般来说,所有练习都可以采用心率这种简单普适性的指标作为衡量训练强度的标准,建议采用高、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结合的训练方式,这样可以刺激不同的能量系统,避免训练过度。而像抗阻/增强式练习,也可以采用负荷量,组数,次数,组间歇作为衡量训练强度的标准。基本原则是采用足够的符合,如果你是要减脂或增加耐力,可以选择轻一点的负荷做多次数。
3、Type(训练类型):广义上可以区分为心肺练习,抗阻练习,增强式练习,伸展练习,专项技术练习等等,狭义上可以更细致的区分到某种运动,比如举重,跑步,单车,游泳,椭圆机等等。变换不同的训练方式可以避免无聊还增强训练积极性。
4、Time(训练时间):即训练量,一次训练课所持续的训练时间。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是根据你当前的训练水平和训练类型来定的。新手刚开始做有氧运动,15-20分钟为宜。如果已经持续训练一段时间,可以选择30-60分钟。如果是高强度间歇训练,保持在20-30分钟即可。对于力量训练,如果要全身肌肉都练习到至少需要一个小时,对于分化训练可能需要的时间就相对少一些。
FITT原则很重要因为它帮助你改善训练计划,得到更好的训练结果。还以避免无聊,过度伤害和减脂瓶颈期。例如,一周三次慢速步行30分钟以可能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然而,几周后,你的身体各项素质提高,已经适应这些训练,会感觉越来越容易,而减脂效果不如刚开始那么明显,你就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这时候就要根据FITT原则进行调整。比如增加一天训练,增强训练强度或增加训练时间等等。仅仅改变其中一项元素就会改善训练效果。
对于毫无运动基础的人群,可以做如下的周期安排:
准备期:训练从低强度的心肺耐力、肌耐力的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较高强度的练习,同时进行一些身体姿态的评估与矫正。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调整身体状态,渐进的提高体能基础,尽快学习掌握主要的训练动作,该阶段可以持续4~6周。
正式训练期:在该阶段所有的训练应围绕训练目标设计,如果训练目标是提高力量,增肌,那么在该阶段应主要以抗阻训练为主,如果目标是心肺耐力,那么所有训练项目应围绕心肺耐力进行设计。该阶段可以维持6~8周。
强度期:在正式训练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训练强度,降低训练量,以获得最大的训练效果,该阶段可以维持1~3周,在强度期的最后再次做体成分,身体素质,身体姿态的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下一次训练周期开始时的数据参考,同时与准备期的评估结果做对比记录。
休息期: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主动的休息和恢复,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做准备。该阶段可以维持1~2周。
维持期:如果对一个训练周期下来自己的体能提高情况较满意,不想再做进一步提高,那么可以在之后的训练过程中只做维持性训练。如果还想进一步发展,可以开始下一个训练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