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419论坛

★★

青海省非遗民俗有哪些 青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0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悠扬的民歌“花儿”,奔放的藏族歌舞,抒情优美的土族民间舞蹈《安昭》、《纳顿》,还有民间佛教绘塑“热贡艺术”、藏族卷轴画“唐卡艺术”、酥油花艺术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土族纳顿节、热贡六月会、那达慕、土族婚礼、撒拉族婚礼、青海湖祭海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国家级非遗之民俗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Ⅹ-29 土族纳顿节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文化馆
Ⅹ-43 热贡六月会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青海省同仁县 同仁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同仁县文物局、同仁县热贡艺术传承保护管理局)
Ⅹ-48 那达慕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
Ⅹ-56 土族婚礼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
Ⅹ-57 撒拉族婚礼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化馆
Ⅹ-71 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青海省乐都县 海东市乐都区文化馆
Ⅹ-84 庙会(贵德六月庙会) 民俗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
Ⅹ-86 青海湖祭海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
Ⅹ-87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湟中县千户营高台)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青海省湟中县 湟中县文化馆
Ⅹ-108 蒙古族服饰 民俗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
Ⅹ-113 藏族服饰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化馆
Ⅹ-113 藏族服饰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 门源回族自治县文化馆
Ⅹ-113 藏族服饰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海南州文化馆
Ⅹ-115 土族服饰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
Ⅹ-116 撒拉族服饰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化馆
Ⅹ-180 德都蒙古全席 民俗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
Ⅹ-181 尖扎达顿宴 民俗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

声明:以上青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青海国家级非遗之民俗项目介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前五名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2006年0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热贡六月会是青海同仁市藏族、土族村庄特有的传统文化节,已流传1400多年。每年农历六月,热贡地区的广大藏族、土族村庄都要举行当地民间祭祀活动。这是一种原始宗教氛围浓烈、文化形态与文化内涵复杂而丰富的人文现象。它包括祭神、请神、迎神、舞神、拜神、祈祷、送神、军舞表演、神舞表演、龙舞表演等内容,是一个热贡地区藏族、土族共同参加的盛大的宗教性节日。舞蹈活动在这一盛大的宗教性节日中自始至终起着支撑的作用。2006年05月,青海省同仁市申报的热贡六月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抬阁熔绘画、戏曲、彩扎、纸塑等艺术于一炉,造型优美,画面壮观,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在民间盛行不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抬阁活动渐趋式微,农村中出现了抬阁制作技艺后继无人的状况,相关的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 详细>>】
庙会又称“庙市”,是在寺庙及其附近定期举行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一些大型庙会在唐代已有相当规模,至今仍传承不绝,影响广泛。各种庙会都有自己规定的会期,大多为某个传统农历节日或宗教及民间信仰纪念日。庙会具有集中性、群体性、固定性的特征,庙会期间,各种民俗活动、技贸活动得以当众充分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迎神赛会也是庙会的一种形式。在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信众普遍的传统庙会都是从大陆传入的,与母体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在海外华人居住区,许多从祖国带去的庙会都香火旺盛,以特...殊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展开全部】 【 详细>>】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2014年11月,“蒙古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详细>>】
藏族男性服饰分勒规(劳动服饰)、赘规(礼服)、扎规(武士服)三种;妇女服饰在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仪礼时的服饰变化较大,节日服饰都较平时着装富丽、盛重。现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橱中增添了西装、夹克等现代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饰情趣。但是,不少人在节日时仍然保持着传统着装。 【 详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我国自汉代开始即在元宵燃灯,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至唐代这一风俗更为盛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句描述的就是长安元宵节的盛况;明代元宵节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会连续赏灯10天;清代元宵节是全民共欢的一个民俗节日,赏灯活动中还会燃放烟花爆竹助兴。 【 详细>>】
“德都蒙古全席”是蒙古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接待贵宾时摆设。德都蒙古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彰显着青藏高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德都蒙古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饮食文化。“德都蒙古全席”盛宴前,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拜天、拜地、拜祖先,颂“巴颜颂祝词”,唱“朝廷歌”、“宗教歌”“节庆歌”(盛宴三歌)等。德都蒙古全席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德令哈市十大特色名菜。 【 详细>>】
纳顿节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也称“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纳顿”是土语音译,和蒙古族的“那达慕”含义一样,意为“娱乐”。举行时间可谓超长,从夏末麦场结束时(农历七月十二日)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天(农历九月十五日)才告结束,历时近2个月,所以有人称纳顿节是“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0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互助土族地区流传的土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土族婚礼习俗是土族人民通过与自然界的斗争和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土族能歌善舞,不仅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而且就连土族青年男女的婚礼,也是在一整套完整、欢乐的歌舞中进行的。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程序。仪式隆重热烈。2006年05月20日,土族婚礼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相关推荐
中国十大元宵节习俗非遗项目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中国著名的传统节日,那么,元宵节习俗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元宵节习俗非遗项目,除了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五大元宵节习俗外,还包括上海豫园灯会、泉州闹元宵习俗、前童元宵行会、河上龙灯胜会、马尾-马祖元宵节俗、闽西客家元宵节庆等中国其他特色元宵节民俗,一起来看看元宵节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河南非遗民俗有哪些 河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俗名录
河南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形态多种多样。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形态多样,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人文传统积淀,民俗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民俗非遗项目就有洛阳牡丹花会、新郑黄帝拜祖祭典、太昊伏羲祭典、浚县民间社火、马街书会、百泉药会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_木鱼歌_寮步香市_传统香制作技艺
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非遗展馆。馆内展出了8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项目,包括千角灯、龙舟制作、麒麟舞、木鱼歌、赛龙舟、麒麟制作、莞香制作技艺、寮步香市等,本文小编为大家介绍了木鱼歌、寮步香市、传统香制作技艺,快来看看吧!
少数民族十大风俗 各民族的传统风俗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少数民族十大风俗榜单,maigoo小编主要盘点了各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主要依据其社会知名度、风俗特色、历史沿革或发展现状等相关信息,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进行推荐。榜单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交流。
风俗 民族民俗文化 ★★★
2.3万+ 24
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习俗非遗项目 二十四节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等24个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那么,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三门祭冬、安仁赶分社、苗族赶秋、壮族霜降节、石阡说春、送大暑船、梅源芒种开犁节、半山立夏习俗,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