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2013年,“凉山桑蚕茧”评为四川省20大区域公共品牌,品牌价值11.93亿元。种植基地40.2万亩,产量49.09万担,综合产值30.37亿元,蚕农收入9亿元,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2013年12月凉山州被中国丝绸协会评为“中国蚕丝之都”。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凉山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区域内地貌复杂多样,以层状地貌发育。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幅员面积的80%,山原次之,丘陵、冲积平原、宽谷和断陷盆地约占10%。凉山州土壤类型以紫色土、红壤土、黄棕壤、棕壤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80%,土壤结构好,土层深厚且疏松,透气性好,土壤微酸,pH值在5.8-7.5之间,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1~4%,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丰富,碱解氮60~135ppm,速效磷5~25ppm,速效钾在50~170ppm以上,适宜生长优质蚕桑。
(2)水文情况:凉山州境内雨量丰富,河流纵横,山地水系发达,除安宁河谷外,多数为山地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共160多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有雅龙江等13条河流,其中安宁河是凉山州最大的河流,全长326公里,流经州境内222公里,贯穿冕宁、西昌和德昌3个县市,共有大小支流18条,最大支流有孙水河、锦川河、河曲河。
(3)气候情况:凉山州适宜栽桑地区广阔,有“无地不宜桑,无时不宜蚕”之称,其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年降水量776mm~1176mm,年日照时数1227~2603h,年平均气温10.1~19℃,≥10℃的年积温4500~5760℃,无霜期202.9~346天。凉山州独特的干旱两季分明、日照时数长、冬暖夏凉、雨量集中等气候特征是栽桑养蚕最佳适宜区。凉山州蚕桑生产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温年较差小(12-14℃),低于四川盆地1-4℃,气温日较差大(年平均值10-14℃),比四川盆地大3-6℃。蚕桑生产区内年平均气温14-22℃,比四川盆地高3.8℃,比南充地区高4.5℃。年降雨量960-1143mm之间,夜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5%,白天降雨量占25%,降雨时间多集中在5-9月,雨热同季、夜雨昼晴。年平均相对湿度62%-65%。年平均日照数2200小时-2500小时,比四川盆地多825小时-1200小时;比南充多900小时-1000小时。≥10℃的年均积温5000-7500℃;全年无霜期290天-360天。独特的光热资源是生产优质桑蚕茧的有利条件,凉山种植桑树生长期长达290多天,产叶量高,桑树当年生枝条可达4.5米以上,单株产叶量可达4公斤以上。宁南、会东、德昌、甘洛等地区的桑叶36片即有0.5公斤,较四川内地产叶高一倍以上。蚕区一年可养4-5季蚕。凉山被国内蚕业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
(4)人文历史情况:凉山州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苗、蒙古、傈僳等14个世居民族,全州总人口约448万人,农民388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0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46.5%,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栽桑养蚕历史较早。公元四世纪,“南方丝绸之路”途径凉山,沿线人民受其影响,开始栽桑养蚕,所产的丝,称为“山丝”,汇入丝绸之路。、唐代蚕桑生产较盛。四川通志食货志,物产卷七十四载:“丝布(唐志)崔州贡丝布花布(无和志)崔州贡丝布”。在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年间即以丝布入贡。唐代以后,凉山冕宁县的泸宁、甘洛的田坝和西昌等地蚕桑初具规模,有一定数量的丝织品在市场交易。至明、清代,西昌、冕宁、会理、越等县区栽桑养蚕较盛。《西昌县志》所载:“蚕丝业的发展清代较盛”。民国期间,虽有进取,但由于社会及经济技术等原因而无大成效,乃至衰退。据川康边政资料辑要记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西昌、冕宁、德昌、会理、盐源、盐边、越西、普格等县尚有桑树41.38万株,产茧20.69万公斤。西昌城内和礼州有10家蚕桑丝厂。年产丝500驮(约37 500公斤),经云南销往缅甸等国。以后逐渐衰退,年产茧量下降在5万公斤左右。1947年西昌、德昌、冕宁、泸宁、盐边、普格和西昌农场、会理农场共产茧26238公斤,产丝41055公两。至1949年产茧量只有2.6万公斤”。解放后,党和国家重视蚕桑生产。1951年西康省农林厅在石棉设立蚕业指导所,1956年西昌专区10个县都开始栽桑养蚕。1956年已栽桑114.58万株,发蚕种4588张,产茧10.8万公斤,1957年后,大跃进期间,蚕桑生产受到破坏 “文化大革命”开始,蚕桑生产又遭到严重挫折。1970年全区产茧仅有2.92万公斤。接近解放前1949年水平。1971年后虽逐年有所恢复,在1978年全区产茧仍只6.91万公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凉山州政府为恢复蚕桑生产,落实奖励政策,扶持各地发展栽桑养蚕。中共凉山州委设立蚕桑领导小组,各县政府固定专人负责蚕桑生产,在重点蚕区设立指导站(组)。1980年全州产茧上升到15.1万公斤。1985年全州产茧达80.8万公斤。1982年宁南县筹建丝厂,1988年会东县建成联办丝厂,促进了蚕业生产较快的发展。1990年全州有12个县栽桑养蚕,累计栽桑12043万株。产茧213.07万公斤(4.26万担)。
近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凉山蚕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年产茧以平均100万公斤(2万担)以上速度递增,到 2008年,凉山州桑树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蚕茧产量达到37.1万担,蚕丝业综合产值12亿元,蚕农收入4.3亿元。宁南、会东、德昌等县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效益不断提高,成为我州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为确保凉山优质桑蚕茧的质量和信誉,凉山州技术监督局于2005年组织专家制定并发布了《桑蚕饲育技术规程》等6个农业地方标准,内容涵盖了育苗、栽桑、养蚕、蚕茧分级、收烘、销售等全过程。凉山蚕业从此走上了标准化生产道路。生产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做到了桑蚕品种优良化、桑园栽培规范化、小蚕共育专业化、大蚕饲养标准化、消毒防病统一化。推行了鲜壳量计价办法,实现了仪评收茧,热风烘茧机烘炕,确保了凉山桑蚕茧的质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凉山蚕业生产模式”蚕业生产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全州养蚕44万张,产茧1855万公斤(37.1万担),占四川省蚕茧产量的20%,是四川省最大的优质桑蚕茧和国家重要的优质桑蚕茧生产基地。蚕茧产量和质量连续六年排名全省第一,蚕茧产量在50万公斤(万担)以上的有宁南县、会东县、德昌县、西昌市、普格县、冕宁县、会理县等8个县市,其中宁南县产茧775万公斤(15.5)万担,是四川省蚕茧生产第一大县,会东县产茧390万公斤(7.8万担),德昌县产茧265万公斤(5.3万担),为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基础条件。
2002年宁南县、会东县、德昌县、西昌市、普格县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县;同年宁南县、会东县、德昌县、普格县生产的桑蚕茧在中国西部博览会上被评为“名优农产品”;2004年宁南桑蚕茧成功注册“南丝路”牌商标,“南丝路”牌桑蚕茧荣获了“四川省农产品知名品牌”、“中国名优品牌”、“四川省著名商标”、“无公害农产品”等荣誉称号;2005年宁南、会东桑蚕茧在第二届中国西部博览会上分别被评为“金奖”、“优质产品奖”;宁南县于2006年被国家定为优质桑蚕茧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7年被国家定为东桑西移“蚕桑基地建设单位”。凉山桑蚕茧以质量好,品质优而闻名国内外,其茧形大而匀整,茧层厚实、茧色洁白、茧依蓬松、外观无污物;粒茧茧丝长≥1100米,解舒率≥70%,上茧率≥90%,干正茧上车率≥95%,干茧茧层率≥50%,深受市场欢迎,每公斤干正茧销售价格高于四川内地6-8元。,高于江浙1-2元。上世纪80-90年代产品远销日本、欧美,后随着国内桑蚕丝制品技术提高,国民生活水品提高,国际、国内桑蚕茧价格相同,产品停止了出口,67%桑蚕茧销往四川、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凉山不仅是重要的优质桑蚕茧生产基地,还是四川省重要的优质桑蚕种生产及供应调节基地。2008年凉山州两个蚕种场生产优质蚕种93.26万张,占全省蚕种生产总量的37%,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优质桑蚕种生产供应基地。凉山州蚕种场生产的桑蚕种于2008年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成功注册了“桑花”牌商标,西昌市蚕种场生产的桑蚕种从2003年开始出口远销塔吉克斯坦,已累计出口桑蚕种21.9万张,塔吉克斯坦还派蚕业技术人员在西昌市蚕种场学习蚕业生产技术,赢得了国际蚕业界的信任,建立了长期的蚕业合作关系。凉山新建了设备全省一流的蚕种冷库,州蚕种质检站在全省同行业中首先通过省级蚕种质检资质和计量认证,为全州蚕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安全的服务。随着蚕桑产业的发展,凉山州已拥有缫丝企业5户,自动缫丝生产线30组12000绪,年生产生丝1000吨。桑、蚕、丝系列产品开发取得了新的突破。西昌华茂丝绸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缫丝厂完成选址和项目设计,德昌元坤绿色食品有限公司6000吨桑椹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蚕蛹深加工提取活性化合物项目落户宁南。为凉山蚕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地域范围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界于四川盆地与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理位置北纬26°03′—29°18′,东经100°15′—103°52′之间。南北长37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2.5%。凉山桑蚕茧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凉山州境内的宁南县、会东县、德昌县、西昌市(含西昌农场)、冕宁县、普格县、会理县、金阳县、甘洛县、雷波县、喜德县、盐源县、布拖县等 13个县市的211个乡镇895个行政村,保护面积3.33万公顷,年产桑蚕茧3000万公斤(60万担)。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感官特征: 凉山桑蚕茧茧形大且匀整,茧层厚实、茧色洁白、茧依蓬松、外观无污物,以质量好,品质优而闻名国内外。
(2)内在品质指标:凉山桑蚕茧粒茧丝长≥1100米,解舒率≥70%,清洁≥98分,洁净≥94分,毛茧出丝率≥38%,解舒丝长≥780.7米,万米吊糙≤3.5次。凉山桑蚕茧是缫5A级以上高品位生丝的首选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