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2004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2012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发病年龄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年龄≤55岁的患者占43%。
(1)年龄的增加;
(2)家庭中有前列腺癌的历史;
(3)高食用脂肪;
(4)输精管切除;
(5)遗传因素;
(6)社会经济地位;
(7)吸烟;
(8)由于职业原因,须接触镉等重金属;
(9)性生活及性传染病。
(1)疼痛
腰部、骶部、臀部、髋部疼痛,骨盆、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的,剧烈难忍。
(2)排尿障碍
排尿困难、尿流变细或尿流偏歪,或尿流分叉、尿程延长、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感等,严重时尿滴沥及发生尿潴留。
(3)全身症状
由于疼痛影响了前列腺癌患者的饮食、睡眠和精神,经长期折磨,全身状况日渐虚弱,消瘦乏力,进行性贫血,恶病质或肾功能衰竭。
(4)转移症状
在前列腺癌病人中,转移很常见。约有1/3甚至2/3的病人在初次就医时就已有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骼内、骼外、腰部、腹股沟等部位。可引起相应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及下肢肿胀。
(1)如果前列腺的肿瘤局部进行性增大,压迫其包绕的前列腺部尿道,可出现排尿障碍,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感等,严重时尿滴沥及发生尿潴留。这些症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症状相似,容易误诊和漏诊,延误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2)对于晚期进展期前列腺癌,可出现疲劳、体重减轻、全身疼痛等症状。由于疼痛严重影响了饮食、睡眠和精神,经长期折磨,全身状况日渐虚弱,消瘦乏力,进行性贫血,最终全身衰竭出现恶病质。
(3)当前列腺癌转移到骨时,可引起转移部位骨痛。骨转移的常见部位包括脊柱、髋骨、肋骨和肩胛骨,约60%的晚期患者发生骨痛,常见于腰部、骶部、臀部、髋部骨盆。骨痛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而某些患者则表现为间歇性疼痛。骨痛可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特定部位,也可表现为身体不同部位游走性疼痛;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骨痛可能会有变化,对休息和活动的反应也不同。如果因为肿瘤侵犯使骨质明显变脆,很可能会发生病理性骨折。某些部位是关节炎的常见部位,如膝关节和肩关节,在这些部位出现的疼痛并不一定是前列腺癌转移所致,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前列腺癌转移。
(4)有1/2至2/3的患者在初次就医时就已有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髂内、髂外、腹膜后、腹股沟、纵膈、锁骨上等部位。如果前列腺癌转移到邻近区域淋巴结,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少数情况下,淋巴结广泛转移,淋巴结肿大明显,压迫血管,阻塞下肢淋巴回流时,会出现下肢和阴囊肿胀的症状。
(5)伴有脊柱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如果脊柱骨折或者肿瘤侵犯脊髓,可导致神经压迫,进而引起瘫痪,需要立即去医院急诊治疗。
(6)如果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底部或者盆腔淋巴结广泛转移,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输尿管(将尿液从肾脏引流到膀胱的通道)梗阻。输尿管梗阻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少尿(双侧输尿管梗阻时则出现无尿)、腰背痛、恶心、呕吐,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
(7)前列腺癌通常不伴血尿和血精;然而一旦出现血尿和血精,则应该至泌尿科门诊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前列腺或精囊腺肿瘤的可能。
(8)广泛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可能会发生肿瘤破裂出血。此外,前列腺癌患者可能会发生贫血。贫血的原因可能与肿瘤骨转移、内分泌治疗或患病时间相关。由于一般情况下血细胞数量呈缓慢下降,患者可能无任何贫血的症状。一些贫血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虚弱、体位性低血压、头晕、气短和乏力感。
(1)前列腺潜伏癌
前列腺潜伏癌是指在生前没有前列腺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在死后尸检中由病理学检查发现的原发于前列腺的腺癌。潜伏癌可发生在前列腺的任何部位,但以中心区和外周区多见,且常为分化好的腺癌。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18%~50%,国内报道约为34%。统计学研究表明,前列腺潜伏癌的发病可能与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以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主要症状,在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组织学检查发现前列腺癌。其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以管状腺癌和筛网状腺癌为主,少数为低分化腺癌,在国外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为10%~30%。国内发病率有报道为5%左右。
患者无前列腺疾病的症状体征,但在淋巴结活检或骨穿的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并可再经过前列腺穿刺活检得到进一步证实。这类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水平增高。活检组织做PSA和(或)PAP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
临床检查(指诊、超声、CT或磁共振等)诊断为前列腺癌,并可经过活检证实。也可通过患者血清PSA和PAP增高来协助诊断。多数患者肛门指诊可摸到前列腺结节,超声检查提示前列腺结节外形不规整,回声不均匀且回声偏低。
在前列腺的诊断中临床症状与体征颇为重要,若定期普查体检可以发现早期的较小病灶。40岁以上有高度患病危险和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应接受仔细直肠检查或常规体检,并且应该作PSA检查。前列腺癌的主要诊断方法如下:
(1)直肠检查
前列腺直肠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在80%的病例中可获得诊断。对45岁以上的病人作直肠指检普查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可提高手术率。
(2)显微镜检查
尿液涂片找前列腺癌细胞。此种方法不能代替前列腺活检,只能作为辅助方法。前列腺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此种方法的准确率较高(某些报道称可达86%)。白细胞粘附抑制实验。这种实验被公认为是一种较为简便而敏感的肿瘤抗原检测方法。
(3)生化检查
酸性磷酸酶测定;
骨髓酸性磷酸酶测定;
前列腺特异抗原;
精浆蛋白测定;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碱性磷酸酶测定;
相对酶指数;
癌胚抗原;
激素受体测定;
免疫蛋白分析;
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的检查;
尿内多胺物质测定;
尿液生化羟脯胺酸测定;
血浆锌测定和维生素A/锌的比值。
(4)超声检查:可以描出前列腺的切面而反映出病变的范围。
(5)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常用来诊断前列腺癌的骨转移。
(6)X线检查。
(7)CT检查:CT检查可确定前列腺癌的浸润程度。
(8)MRI检查:MRI检查可显示前列腺及周围组织的病变程度。
(9)穿刺活检
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活体组织检查能提供细胞学诊断依据,对于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骨髓穿刺。采取骨髓标本是评价前列腺癌是否已经转移到骨的另一种方法。
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虽然不断改进,但仍无单一最敏感、最可靠的方法。在筛选病人时应从简到繁,先考虑无损伤检查,后考虑创伤检查。对可疑病例以前列腺活组织检查最为可靠。
(1)应与前列腺增生症相鉴别
二者一般容易鉴别。但在增生的前列腺腺体中,有的区域上皮细胞形态不典型,可被误认为癌。区别要点是:增生腺体中腺泡较大,周围的胶原纤维层完整,上皮为双层高柱状,细胞核较前列腺癌患者的小,并居于细胞基底部,腺体排列规则,形成明显的结节。
(2)与前列腺萎缩相鉴别
前列腺癌常起始于腺体的萎缩部,应注意鉴别。萎缩腺泡有时紧密聚集,萎缩变小,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核大,很象癌变。但这类萎缩改变多累及整个小叶,胶原结缔组织层仍完整,基质不受侵犯,其本身却呈硬化性萎缩。
(3)与前列腺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化生相鉴别
常发生于腺体内梗死区的愈合部,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分化良好,无退行性变或分裂相。化生的最突出特征是缺血性坏死或缺乏平滑肌的纤维结缔组织基质。
(4)与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相鉴别
细胞大,可聚集成片状。具有透明或淡红染色胞浆,小的泡状细胞核,很象前列腺癌,但实为巨噬细胞。另一类细胞则呈多形性,细胞核固缩,呈空泡状,体积小,成排或成簇排列,有时可见一些腺泡。鉴别时应注意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腺泡形成很少,病变与正常腺管的关系无改变,常可见退行性变的淀粉样体和多核巨细胞。而前列腺癌的细胞呈低柱状或立方形,有明确的细胞壁,致密嗜酸性的胞浆,细胞核较正常大,染色及形态可有变异,分裂不活跃。其腺泡较小,缺乏曲管状,正常排列形态完全丧失,不规则地向基质浸润,胶原结缔组织层已不存在。腺泡内含有少量分泌物,但很少有淀粉样体。前列腺癌如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则组织结构完全消失,毫无腺泡形成的倾向。
(1)手术治疗
前列腺癌根治术,其范围包括前列腺腺体及前列腺的包膜。
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主要用于解除膀胱颈部梗阻。
(2)内分泌与肾上腺药物治疗
雌激素类药物;抗雄激素药物,包括类固醇和非类固醇两类;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抗肾上腺药物。
(3)降低内分泌雄激素睾酮的手术治疗
睾丸切除术,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进行,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肾上腺切除术和垂体切除术,在临床上效果较差,对患者损伤较大,目前已不采用。
(4)化学治疗
前列腺癌的化学治疗于1973年用于临床,许多学者认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较单独使用一种药物好。
亲属应及时掌握病人的思想情兄,除了给予身体上的照顾外,还应注意精神上的支持,及时消除病人的顾虑和紧张情绪,从而配合治疗。
病人常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加强营养。如鼓励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多食牛奶、鱼肝油、鸡蛋和其他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以利于机体修复损伤的组织。重要的是,不要让病人在接受放疗期间有体重的明显下降。临床经验表明:食欲好、进食多对肿瘤治疗及副作用的克服都有益。放疗期有些病人还伴有嗅觉和味觉的改变,如:口发苦、吃糖下,受不住烹调的气味等,所以在食物的调配上,注意色、香、味,少量多餐。餐前适当控制疼痛,饭前散步等。
要经常洗澡,防止其他细菌的入侵,尤其要经常清洗自己的外生殖器,配偶也应注意阴部卫生,以防止隐藏在外阴部的细菌进入男性尿道,侵犯前列腺,导致前列腺癌病情加重。
起居有时,尽量不要熬夜,要多饮水多排尿,以帮助前列腺分泌物排出,预防感染,前列腺癌放疗后不能过度憋尿,因为憋尿会导致前列腺包膜张力的增高,长此以往会加重前列腺增生。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前列腺液分泌增多,将细菌毒素稀释和冲淡,还可改善前列腺局部充血,避免症状进一步发生转移。
(1)多补充维生素E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E能够产生特异性前列腺抗原和雄性激素受体,起到干扰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实验表明,当前列腺癌细胞处于维生素E中时,其数目会减少25%-50%。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服用维生素E的男性,其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比普通人少三分一。目前,许多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都含有抑制睾丸激素分泌的副作用,对男性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服用维生素E则没有什么副作用。
(2)多吃西红柿
研究人员发现,前列腺癌的发病与人体的DNA分子被自由基氧化破坏有关,而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可以抵消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因此专家们建议,普通男性每天至少应吃200克的西红柿(或饮用200毫升的番茄汁),以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
(3)加大咖啡摄取
每天饮用三到四杯咖啡的人,比每天喝少于两杯咖啡的人患II型糖尿病的几率要低25%。此外,美国癌症研究学会会议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饮用至少六杯咖啡的男性比从来不喝咖啡的男性患晚期前列腺癌的几率要低60%。
(4)加大硼元素的摄入量
硼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和果仁中的元素。美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如在饮食中摄入足够数量的硼元素可以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研究人员对76名前列腺癌患者的饮食习惯与70名健康男性做了对比,结果发现,健康男性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经常吃水果的习惯,而前列腺癌患者中,大部分人都从来不吃或很少吃水果。因此,专家建议广大男性应多吃些富含硼的水果,如杏,葡萄,鳄梨等。
(5)减肥
法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比普通男性高两倍多。研究人员对194名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占所有被调查者的70%。研究人员认为,肥胖之所以会引发前列腺癌,可能是由于肥胖症患者的雄性激素分泌失调造成的。因此,减肥就成了预防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6)减少性伙伴
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男人的性伴侣越多,患前列腺癌的几率就越大。研究人员对753位年龄介于40-64岁之间的前列腺癌患者与同年龄组的703位健康男性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发现,在20-45岁时同时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性伴侣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要比这个年龄段内只拥有一个性伴侣的男性高10%,而在20-45岁时曾拥有十个或更多性伴侣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则要比这个年龄段只有一个性伴侣的男性高50%。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拥有多个性伴侣的男性由于无法保证性交时的卫生状况,很容易感染上人类乳头状病毒,而感染人类乳头状病毒是国际公认的引发前列腺癌的原因之一。因此,专家建议广大男性朋友要洁身自爱,避免进行滥交或不洁性交,以减少患前列腺癌的几率。
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差异很大,预后各不相同。
老年人不做处理,发生远处转移的机会为8%,2%在5~10年内死亡。
30%发生远处转移,20%在5~10年内死于前列腺癌。
30%在5年内发生转移,20%死于前列腺癌。
80%在5~10年内发生转移,70%死于前列腺癌。
50%在5年内远处转移,75%在10年内死于癌。
85%在5年内远处转移,绝大多数3年内死于癌。
50%在3年内死于前列腺癌,5年内80%、10年内90%死于癌。
(1)豆类
研究表明常吃豆类食品的男子患前列腺肿瘤的概率要比不常吃豆类食品的男性低。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食用豆类食品较多的亚洲地区,前列腺肿瘤的发病率要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专家指出,豆类食品中含有的植物雌激素可以降低雄性激素的致肿瘤风险。自然界的许多食物中都含有植物雌激素,如大豆、黄豆、花生等,可适当多食。此外茶叶中亦含有丰富的抑制前列腺的物质如黄酮醇儿茶酸,有预防前列腺肿瘤的作用,因此可以适当多饮。
(2)维生素
研究表明正常前列腺中的维生素A浓度比前列腺肿瘤组织高5~7倍,表明维生素A对预防前列腺肿瘤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表明摄入足量的维生素D可大大降低前列腺肿瘤的危险性。维生素C、E作为体内的重要抗氧化剂,能够抑制前列腺肿瘤的生长和分化。前列腺肿瘤吃什么好?中老年男性应该适当多食富含以上维生素的食物。
(3)脂肪
前列腺肿瘤高发区和低发区人群的饮食结构有明显差别,低发区的中国食物中脂肪成分少,谷物、蔬菜、大豆制品较多,而高发区则刚好相反,这种现象提示食物中的脂肪是发生前列腺肿瘤的可能原因之一。食物中的脂肪主要来自牛肉、猪肉等肉类和植物油。
(1)不能吃脂肪高的食物
在生活中尽量减少脂肪和饱和脂肪的吸入,因为脂肪不利于身体的吸收,不利于前列腺炎患者康复。
(2)红色肉类要少吃
因为红色肉类危险大,因为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与男性的雄性激素、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以及生活方式有关,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饮食习惯。我国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不超过十万分之二;所以说,饮食对于疾病的康复都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护理不当,也会造成疾病加重。
一旦得了前列腺癌之后,患者应该要忌烟、酒、咖啡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桂皮、花椒、辣椒等。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忌壮阳食物,如羊肉、沙虫、狗肉、动物肾、鞭、茸等。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肥胖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会增加一倍。法国La Miletrie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对194名前列腺癌患者和194名正在接受治疗的非癌性前列腺增大或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肥胖能使患前列腺癌的危险增加2.5倍。BMI是体重与身高的相对比值,BMI在25到29.9之间被定义为超重,超过30为被定义为肥胖。在该研究中显示BMI超过25与前列腺癌的发病危险无关,但BMI超过30却不是这样。研究人员说,在那些肥胖症已经达到流行程度的西方国家,改变饮食结构和其它公共卫生措施可直接预防肥胖症,可能会减少肥胖所带来的一些其它医学问题,其中包括前列腺癌。
英国一项调查发现,男性在年轻时性生活混乱,日后患前列腺癌的机会可能较高。该调查指出,若一个人在20岁左右时有许多性伴侣,他就有很大机会感染人类乳头瘤病菌(HPV),通常在几十年后,这种感染可能会引致一连串的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癌症。HPV现已证实与妇女的子宫颈癌有密切关系,而也可能导致男性的前列腺癌。
秃顶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概率是不秃顶男性的两倍,研究发现,脱发可能是由青春期时的睾丸激素水平导致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可能与体内的睾丸激素水平有关,这种隐患最早在青春期时就已经出现了。除此之外,荷尔蒙也与秃顶有关,这可能解释了秃顶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
只要是恶性肿瘤,术后生存期主要看是否早期治疗。但大部分肿瘤,早期一般可毫无症状,发现时一般都为中晚期。如果是普查发现的癌肿,往往偏早,对手术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很有帮助。
前列腺癌能活多久因治疗效果及身体机能而异,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治疗,均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应该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前列腺癌晚期的治疗中来,前列腺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高于以前。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