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酱油,没有任何添加剂提味,没有任何防腐剂,也没有增稠调色剂。该产品葡萄糖成分含量高,质地醇厚,味道咸中夹微甜,美味可口,虽出油率不高,但是口味更加醇香。
三伏酱油经历百年,仍保留了最传统的制造技术。酿制酱油时,要先选取适量大豆、小麦等原料放在木(陶)桶里。以砻糠作为燃料(现大多以煤为燃料)用水蒸煮至烂熟。蒸煮时又将大豆蒸熟拌入面粉,置于竹匾内,使之发酵,入缸时加盐水,然后经历三伏长时间的曝晒。待酱坯完全成熟,用压榨法榨出酱油,最后经过三年曝晒才最终制成三伏老油。
三伏酱油酿制过程精细复杂,就连选料、用具也十分讲究。拿三伏酱油蒸煮来说,蒸煮的时候,要每天晚上进行四至五次翻料,以免温度过高,造成原料“烧”坏,同时防温度过低而失去制曲效果。
兰溪三伏酱油的酿制,以黄豆、小麦粉、食用盐和饮用水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制曲、发酵,抽取新鲜酱油,而后晒足365天,制作过程全是手工。传统的三伏酱油不仅制作工艺复杂,节奏慢,从一颗黄豆到一滴酱油,最快也要半年。
2004年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章恒升”注册商标,恢复三伏老油的传统酿造工艺。2006年4月,在兰溪市上华街道雅滩村建立“兰溪市章恒升酱园”,占地4亩,恢复三伏老油的生产。2007年,在第七届西湖博览会上,该品牌获得“消费者最喜爱的产品”的奖牌。2008年11月,章恒升酱园被浙江省经贸委认定为全省第一批“浙江老字号”品牌。“三伏老油酿造技艺”先后入选兰溪市、金华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明清时期,兰溪商业发达。咸丰三年(1853),安徽省绩溪县弃官从商的商人章筠,为避战乱来到兰溪,在城内水门九坊星巷(今属云山街道)开始创办章恒升酱园。1915年(民国四年),三伏老油获“巴拿马——大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1929年(民国十八年),“三伏秋油”获首届西湖博览会优等奖。后来三伏酱油制造技术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与此同时,游埠镇的三伏酱油也非常有名。光绪三十年(1904年),方裕美和方裕宝姐弟俩在“方豫丰酱园”的基础上,创办了方豫丰酱坊,兼营酒坊。民国二年(1913年),由两浙盐运使司颁发“官酱园”司烙印牌一块。民国十五年(1926年)为加酿精制三伏太油,酱酒两坊分开,其中酱坊设于现厂址。酱油车间于1951年12月,由兰溪县人民政府接管源茂、方豫丰两家酱园,组成地方国营企业游埠酱园,1954年改称游埠酱油厂。1659年并入兰溪酱油厂,游埠设车间。1985年7月酒厂和酱油厂合称为兰溪市酿造厂,1994年4月乡镇企业转制,从此该厂成了私营企业。现改名为兰溪市万源调味品厂,厂名有自“万源”而上,溯“万源”而长之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