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压力的主要来源
1、新人的冲击与个人能力
随着高校扩招与年年应届毕业生的大量涌入“职场”,这一批批“新人”作为新生力量,虽稚嫩,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知识层次”,加上他们更年轻、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动力十足,比我们这些“老人”能更快地掌握新的工作技能,能够更有效地解决新任务。这些“新人”都成为了我们的直接竞争者,这个压力我们不得不承受!
2、老板与领导的苛刻要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不但体现在业务的竞争中,更明显的是人才的竞争!老板与公司的高层为了让企业更具备竞争优势,不得不对人才的能力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很多职场人或因为业绩不佳、或能力提升不足、或管理项目不力等各种理由被淘汰。职场中的各种“细节”的失误,都可能让你步入“失败”的深渊!
3、升职、加薪均遥遥无期
升职、加薪的遥遥无期往往是职场压力最大因素,据说超过6成的职场人认同这一观点。同时,这也是引发员工跳槽的最重要原因。据调查显示,有28.4%的人通过跳槽薪资增长了10%-30%;薪资涨幅30%-50%的也不在少数,约占整个调查受众的25.18%;薪资涨幅50%的有19%;只有11.69%的人跳完槽薪资下跌了。
4、工作量太大与不断加班
现在的老板基本上都是事业偏执狂,而那些职业经理人也是业绩偏执狂,每天的工作量在欲望的压迫下不断地层层加码,不少人都背负着不堪重负的目标、计划和指标。据说这一压力很大的职场人士比例为38.4%。前面的老板和领导都“发狂”了,作为普通的职场人在很多时候必须跟着一起疯狂加班,已完成他们的“偏执”,这些压力,我们不得不背!
5、职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身在职场,犹在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的人为上位,有的人为保位,自然会各自斗法。在职场中学会做人,比学会做事会显得更重要。很多人,动手能力不错,但是嘴皮子真不行,经常吃的就是“人际关系”的亏!很多时候,我们与人为善,身边的同事朋友都相处融洽了,但是领导没关注好,你的升迁也成枉然!这种压力,大家可有体会?
6、家庭压力对职场的映射
家庭不是职场,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家庭带给职场上的压力!当今社会,家庭的各种压力——“上有老下有小”加上房贷、车贷等各类超前消费,形成的各种家庭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埋身职场,“任劳任怨”被老板与领导“要求”。大家谁能说,家庭的压力不是给予职场更多压力。
职场压力大容易出现哪种不良心理问题
1、物质无法满足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自己对物质的需求与自身能力之间产生矛盾时,心理就容易出现问题。同时,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许多人都在高强度的工作。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让人们的心情越来越糟,情绪低落不说,看什么还都不顺眼。即便工资上涨也不会让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相反,加了工资后工作压力更大,单纯的物质奖励已无法满足他们心灵的需求。
2、职场抑郁
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职场员工心理健康出现的最常见问题第一项,就是抑郁倾向,这是职场中十分常见也最为严重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
有抑郁倾向的职场人,其身体、情感、思维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同正常人相比,有抑郁倾向的人明显有记忆、注意力障碍,工作兴趣严重丧失的情况。如果这种抑郁倾向在较长时间内得不到调节和干预,极有可能发展为严重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心理疾病--抑郁症了。而一旦患上抑郁症,往往只有专业治疗才能控制病情。
3、职业倦怠
当最初的新鲜感和挑战刺激过去后,工作渐渐进入常态,每一个职场人都会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职场倦怠心理,这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职场应预防哪些心理疾病
1、焦虑症
当患上焦虑症时会让患者反反复复出现严重的惊恐,并不局限于环境以及情景,当惊恐时会让患者头晕,加快了心跳,胸口疼痛,甚至失去一定的控制,一般几分钟左右就能够缓解。也有部分患者总是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家人或者自己身上,每次在上班的时候总是忧心忡忡。患者会出现莫名其妙的身体发抖,胃部不适感,出汗紧张或者头晕,等去医院做检查时没有任何的器质性疾病。
2、强迫症
一般强迫症的人群会过度的追求完美,反复的强迫出现某种观念或者这么多动作,这属于一种精神因素,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白领身上,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大而且有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非常的脆弱和焦躁,而且自控力比较差,再加上因为有完美主义的人格,所以会有强迫心理。除此之外此类人群如果从小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心,遭遇到谨慎的人或者事情时,会一直处于紧张焦虑和恐惧中,就是因为这种焦虑和恐惧担心会做错事情,而反反复复的做检查,慢慢的形成强迫症。
3、抑郁症
现在生活和工作节奏比较快,白领的身心容易受到打击,大部分白领会出现暴躁,容易生病、难以沟通的情况,当工作上受到打击时会表现出来忧伤、悲哀或者沮丧等。此类人群应该通过心理医生以及自我调整的方式来纠正。若是发现表情呆滞,总是愁眉苦脸,情绪低落而且对周围的事情人没有任何的情绪,如果超过了两个星期左右,就应该考虑是否患上了抑郁症。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请勿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