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厌世心理产生原因
1、缺乏崇高的理想,没有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精神支柱,它会使人克服很多困难、挫折,使人勇往直前。但是缺乏理想,没有奋斗目标,人好象就在黑暗中徘徊,它会影响人的心理和思想的健康发展。
2、在单位不受重用,感到前途渺茫。很多年青职工,他们有文凭,有才华,精力也足,本想在单位里大显身手干一番,但由于种种原因,领导并不喜欢他们,不受重用。虽内心不服,但又无可奈何,久而久之,他们感到前途渺茫,厌世感便产生了。
3、失业对人心灵的冲击。失业、下岗,很多人感到心理不平衡,他们沮丧、悲观、失望。
4、受人生重大挫折和打击,心理难以承受。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和打击,例如,家庭不幸、身残、寄人篱下等,有很多人,受到打击后,从此一蹶不振,悲观极了。
5、过早地体验到性,并在性方面放纵。两性之间可以相互吸引,爱情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激励人克服重重困难去完成未尽工作和任务。但两性关系若把握不好,它也可以使人产生性放纵,开始堕落。由于过多地体验到性,而又缺乏对性的正确认识,很容易导致人产生对人对社会的失望感,从而厌世。
6、由于婚姻的一方对婚姻感到不满意,他们为了摆脱因为不满意而带来了苦闷和压抑,必然寻找其它途径来得到满足。
7、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人将面临许多问题,择业、失业,再就业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会给人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疾病。
二、自杀者的一般心理特征
1、矛盾心态
死亡对自杀者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现实生活中许多有形无形的困难可以在死亡的幻想中得以解决和满足。但死亡毕竟是可怕的,自杀者一方面想解脱,一方面又向他人求助。
2、偏差认知
企图自杀者的知觉常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表现为“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两者交替。绝对化是指对任何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如此的信念。比如“我做任何事都注定失败”、“周围的人肯定不喜欢我”。“概括化”指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常常使人过分偏注某项困难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法。比如“我考试作弊,我爸爸一定不会饶恕我,永远不再爱我”。“我有缺陷,别人都瞧不起我”,从而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自伤自毁。
3、冲动行为
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因情绪激动而导致冲动行为,一想到死马上就采取行动。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危机状态缺乏冷静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认定没办法了,只有死路一条,思考变得极其狭隘。
4、关系失调
自杀者大多性格内向、孤僻、以自我为中心,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当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护,缺乏朋友师长的支持与鼓励时,常常感到无助,最后变得越来越孤独,进入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失去自我价值感。
5、死亡概念模糊
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部分甚至认为死是可逆的,暂时的。因此对自杀的后果没有充分估计。
三、易自杀的高危人群
抑郁症人群自杀的比例是最高的。有些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自我评价下降、自卑心理出现,这时如果没有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没有宣泄的途径,患者就会选择自杀。
躁郁症患者也是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这类人学习能力强,也很聪明,没有问题出现时感觉生活五彩斑斓,但当出现抑郁情绪时,就可能会濒临崩溃,在临床上也是自杀的高发人群。
四、如何预防自杀心理
1、找部剧看
对于一些轻微的自杀心理,只要给他一个追求就行了,现在很多剧都会长期定时的更新,比如一些动漫什么的,让他们每周都有个盼头就不会想自杀了。
2、找一个女男朋友
有了异性伴侣后,生活会多姿多彩很多,也就不会有了自杀的念头,因为每天都有人可以思念。
3、找一个小目标
生活中的目标有很多,可以是减肥或者是攒钱买个小物品,这些都可以成为生活的希望,让人有动力活下去。
4、寻找美食
美食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特别是在很饿的时候,这时会让你的生活感觉开心很多。
5、养一只宠物
无论是猫也好狗也好,都是可以治愈人内心的宠物,特别是狗狗,它的忠诚会感动你,让你觉得世界还是光明的。
6、找心理医生
当一个人的内心绝望到无以复加时,这时需要心理医生的开导,让他们找到生活的希望。
五、世界自杀预防日
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为了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呼吁各国政府、预防自杀协会和机构、当地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志愿者们,加入到当天的各项地方性行动中,共同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的口号为“自杀一个都太多”。
中国心理危机与自杀干预中心救助热线 :800-810-1117 (010)6271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