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傩面具的完成,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从选料到打粗胚,细胚,磨光,然后上色,傩舞面具作为表演艺人用的一种道具,要求质量很高,大刀阔斧先把大比例的雕好,雕好了以后感觉大概的比例出来了,然后从大刀改用小刀,小刀就进入细部刻画,细部刻画就是准确地把眼睛的形象,鼻子的形象进一步刻画,刻画这些关系以后,感觉符合人物的特征,接下来就是比较准确地把精细的地方用再小一点的刀刻画出来。最后是打磨,把它磨得细腻光滑,然后就上色,根据不同人物特征和要求进行上色。
南丰傩面具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剽悍、狰狞、和蔼、慈祥等性格的形象塑造,赋予面具以生命力,形象地刻画出各类人物的喜、怒、哀、乐。
黄国强,1969年1月出生,江西省南丰县琴城镇桥背村人,2017年6月13日至19日应文化部邀请出访斯里兰卡进行非遗文化交流(现场木雕),江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师,抚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抚州市代表性传承人。黄国强生活在艺术之乡,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傩文化有很大的兴趣,1990年开始拜张宜祥大师为师,学习雕塑,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参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和造型艺术。1997年至今一直从事木雕、泥塑等雕塑创作,并创建国强木雕室,是舒家第十五代传承人,授徒9人。
黄国强曾参加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2013年《乐在其中》获省工艺美术杜鹃奖铜奖,2014年《东方的太阳》获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奖优秀奖,2017年《开山》荣获市总工会职工技术奖铜奖,同年获市五一劳动奖。2018年荣获抚州市首届“赣抚工匠”称号,同年荣获江西省赣鄱工匠中的“能工巧匠”称号,2018年荣获“江西省工艺美术家”称号,2019年《钟馗》获庆祝中国70周年奖铜奖,同年被评为抚州市第二届突出贡献人才。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
2010年6月,南丰傩面具雕刻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丰傩面具雕刻产生于汉朝,发展于唐宋期,繁荣于明清期,雕刻艺术流传至今。南丰傩面具与南丰傩舞密不可分,南丰傩舞,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每逢春节,初一“起傩”,走村串户,娱神娱人,元宵后“收傩”。期间,傩班艺人沿袭古礼,举行驱鬼逐疫仪式,祈祷五谷丰登、人畜兴旺。鼎盛时期,南丰县有傩班160多个,2000多名艺人。南丰傩舞从远古走来,在一代代传承人的执着中,从深山走出国门,从村社走向大众,古老的舞蹈焕发出新的活力。
南丰傩舞的表演离不开傩面具,傩面具作为神灵的载体,在当地有“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的说法,傩面具雕刻,也由此成为一门古老的民间雕刻艺术。傩面具最早起源是一种图腾文化,先民对图腾的崇拜衍生到祭祀时候带上面具,慢慢跳这种舞蹈。通过这个舞蹈,用来驱邪,祛疫,希望能够保护平安,乃至于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