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食堂五常管理
1、常组织
食堂需要管理的工具、物品和原材料较多,久不做清理,物品容易冗杂混乱。常组织的工作就是判断工作必需品,将必需品的数量降到最低,放在方便的地方,降低团队维持环境整洁的困难程度。具体做法是对工作区域全面检查和整理,记录下物品的使用周期和使用频率并做好分类。
必需品按照使用频率分级分层存放,常用物品放在最近或最容易拿取的地方;丢弃不需要物品,去除不必要的清洗整理工作;私人物品减到最少,集中放在同一区域。
这样整理出来的工作区域行道通畅,操作空间变大,减少碰撞和摩擦,还能保证人员作业安全。常组织实行“一就是最好”原则,使用一套工具、储存一份备份、备忘录不超过一页,一班的工作不留到第二班,一天的工作一天内完成,工作一次就做对。
2、常整顿
时常整顿,为员工养成良好的使用和归置习惯打造条件。提前划分区域,在指定区域内把工具、设备和原料一一摆放整齐。如果物品规格不一可以选用统一规格的收纳工具,如康来福会使用统一规格的菜筐用于运输周转,看上去更整洁。
如果不确定区域怎么划分更科学,可以先进行现场分析。用图表列出食堂相关活动,检查目前的区域划分是否存在贮存地点不明确、距离太远、来回走动、重复性高、难以记忆等问题,再重新划分。个人物品贴上统一格式的姓名标签或工号标签。摆放区域显眼处贴上标签,写明摆放物品名称,物品能够实现30秒内取出和放回。
仪器摆放区域的标签写上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物品储放区域的标签既有物品名称,还有存量记录,所有物品过目知数,存量不低于最低库存水平,生产日期最早的原材料摆放在最外面,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常整顿让环境更有秩序,大家对工作区域一目了然。员工专心处理手头上的工作,忽略其他不重要的杂事。物品长时间摆放在规定位置,大家已形成记忆,减少寻找的时间浪费,还能避免物品杂乱。
3、常清洁
将清洁责任按区域划分到个人,不留卫生死角;区域标签附上责任人姓名和职责,明确每位员工的责任。员工负责自己区域的地面、灶面的卫生清洁和物品存放,随时清理,保持区域无垃圾、无污秽的状态,检查设备是否运作正常,做好防护。
结合食堂自身的班次安排,可在每个区域设置AB岗,一人有变化或请假,另外一人能及时补上。环境卫生随时有人维护,当班的清洁检查工作当班完成,食堂定期组织场所的彻底清扫。团队成员形成随时清洁整理的意识,环境干净整洁,减轻大扫除的工作量。
4、常规范
常规范就是将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反复不断,持续执行。制定执行制度粘贴到墙上,例会上重复强调,多次总结。
推行过程中不断采用新方法,提高执行效率,如:用色标管理法区分不同用途的工具,为员工提供动作指引;储藏用具和收纳工具换上透明的盖子,放置的物品和物品状态一目了然;密闭柜子粘贴具体存放用具的图片,方便查找;透明的油壶酱油瓶上标注警戒线,方便及时采购加量;管道贴上流向箭头,避免接错管道。结合监督措施辅助,长久推行,过程中不断规范,维持管理成果。
5、常自律
定期组织员工培训,为五常管理推行打牢思想基础。员工熟悉五常知识,按照规定执行,各司其职。大家遵守制度,依据规定办事,坚持查漏补缺,久而久之,食堂的面貌就会发生大变化。
推行“五常法”的好处在于,通过检查和激励,团队养成执行制度的好习惯,人人都是检查员、清洁员和安全员。工作场所干净整洁,进而提升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
二、五常管理5C的作用
理想的食堂应该是一眼看过去,食堂整体干净明亮,墙面地面洁净,桌椅物件等摆放整齐划一,周边贴着简单的标签,有种工整之美;操作台只有少数物件,没有多余的东西;冰箱里食材做好归类,寻找方便;食堂人员有序忙碌,少见他们频繁穿梭在通道中。
维持工作和环境的井然有序,需要团队每个人的参与。领导有意识引导团队人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食堂内部建立起共治共享的新秩序。一些食堂用起“五常管理法”,让员工从小事做起,创造条理化的工作环境,不仅减少失误机会,减少补救错误的时间和环境清洁的工作量,还提升工作效率,在食堂管理中取得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