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是粮食和木本油料树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用途较广。我国榛子的利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 6000 a 前的石器时代,在西安半坡村遗址中就发掘出大量榛子果壳。有关文字记载在公元前 10 世纪的《诗经》中就已出现。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有采集榛果食用的习惯,据古书记载:“榛子味甘,子小如栗,军行食之当粮”。近代的应用报道更是屡见不鲜,典型的如清代辽宁开源的“御榛园”即为一例。
1、禁忌人群
(1)过敏体质的人群食用后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长红疹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2)榛子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具有润滑肠道的作用,若是在腹泻期间食用过多的榛子,可能会导致腹泻症状加重,所以腹泻的人群禁食榛子。
(3)榛子性质温热,而上火的人群体内热重,若是食用过多榛子,可能会加重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状。
(4)榛子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而这些脂肪需要通过胆囊分泌胆汁进行代谢,若是胆囊功能异常者食用过多的榛子,可能会加重胆囊的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
2、食用禁忌
榛子并无相克食物,但是要注意榛子放太久或存放不当容易受潮变质,从而带有蛤蜊味或产生霉变,此时不宜再食用,否则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
生活中不管是什么食物都不可食用过量,过量的食用都是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榛子也一样,榛子富含油脂,本就不宜过多食用,过多的食用榛子容易引起上火。适宜饮食减少、体倦乏力、眼花、肌体消瘦、癌症、糖尿病人食用;榛子含有丰富的油脂,胆功能严重不良者应慎食。
榛子富含油脂和蛋白质,这两中营养素在人体的胃肠道内都不是很容易消化吸收,本身榛子含有油脂能促进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但是过多的食用容易导致榛子在胃肠道内沉积,引起消化不良。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书有建议,正常人每周进食的干果的平均量不宜超过50g(50g是果仁的净重),因此,榛子的一天进食量不宜超过20g,每天食用15~20粒为最佳。
沉的说明榛子仁多并饱满的为优质。榛子果壳呈棕色,但外表光泽好的大都经过硫磺熏制,以此掩盖一些质量不好的部分。如果吃了含硫磺的榛子,舌头即会有麻木感。
原料:榛子不拘多少 粳米50克 蜂蜜少许
做法:将榛子水沉去皮,水磨滤取其浆汁,再和粳米煮成粥。
原料:胡榛子仁100 克、食盐、生油。
做法:将胡榛子仁去杂洗净晾干,放入盐水中腌渍。几小时,捞出沥干水,入
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即成。
原料:熟榛子、鸡腿肉、蜜豆、黄瓜、鸡蛋、花生、葱、姜、蒜、盐、酱油、水淀粉、食用油、蚝油、料酒、香油、白糖
做法:
1、将榛子、花生压碎,加入辣椒油、盐调成酱;
2、将鸡腿肉切成丁加入鸡精、蛋清、盐、水淀粉腌制一会儿;
3、坐锅点火放油,倒入葱、姜、蒜爆香后,放入鸡丁炒至变色,加入酱、盐、糖、料酒、蚝油、酱油、鸡精,放入熟榛子、蜜豆、黄瓜丁,淋入香油,勾薄芡炒匀即可出锅。